
『易點租』 一臺起租 ?隨租隨還 按月支付 全程保修
? ? ? ?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行業增長,C端消費級業務逐漸接近飽和,B?端企業級服務就開始成為新一輪廝殺的陣地。據統計,2015年企業服務領域共完成融資512次,總投資金額達到282億元人民幣,相較于2014年,投資金額直接翻倍。
如今資本進入、巨頭布局、中小創業者也死死盯著這塊效率至上的企業市場,但誰才能撬動這個萬億級市場,成為獨占鰲頭的新霸主?面對不斷升溫的企業服務領域,創業者又該如何切入??
潛力無限的企業級市場,溝通協同工具仍有諸多問題
2014?年?5?月,百度李彥宏一番?"?未來中國互聯網的一個大蛋糕在企業級軟件市場?"?的言論驚醒了無數人,人們開始把眼光從消費級?2C?服務轉向企業級?2B?服務。
據?IT?桔子的數據顯示,2014?年國內企業級服務投資有?230?起,相比?2013?年的?67?起,增幅達到?243%,并在逐年增長。
我們再從中美的對比數據中也可以看出?To?B?領域的巨大機會,比如中美風險投在?To?B?和?To?C?兩個領域的投資比例,中國是?95%(To?C):5%(To?B),而美國是?40%(To?B):60%(To?C),如今美國的企業數在?2700?萬家左右,在美國三家企業服務公司市值之和就在?3500?億美元左右。而中國目前有?2200?萬左右的企業,創業團隊超過?4300?萬,卻還沒有百億美元市值的企業服務公司。
2B?市場確實有待挖掘,尤其是人們在通訊、協作、營銷、管理等多樣化的企業應用場景中對溝通成本的降低和決策效率的提升越來越關注,但現實中企業市場的溝通協同仍有諸多問題:
1、因組織層級多,分子公司地域分布廣泛、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各類異構系統分立管理等使得信息傳遞層次多,或因個別人為維護人情過濾部分信息或對信息進行修改,造成信息失真,形成溝通障礙。
2、受封建文化影響,企業等級觀念較重,管理者家長制無處不在,上級居高臨下,下級對上級多順從迎合,有話不敢說、有事不敢問,造成溝通單向性;據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顯示,企業職業活動中最關心?"?上級主管部門的評價?"?的員工占人數的?67.3%,而這種家長制、等級制溝通模式,降低了溝通質量。
3、日常溝通過程中,因使用各類?IM?如?QQ、微信、百度?HI、飛信等,再加上各類郵件工具,導致溝通工具凌亂,信息呈碎片化,協同難度大。
4、最常用的郵件?IM?因其產品功能問題易造成信息割裂,辦事效率低,比如傳統的?IM?消息只能投遞到一個客戶端。再比如消息不能檢索或者只能檢索本地數據。歷史留存上看不到相關群組之前的溝通信息,容易導致信息丟失。另外傳統?IM?在回復消息和話題討論上也有缺陷,比如不能針對某一話題反復深入探討,不能定時處理和回復消息等等。
這些行業痛點恰好成為創業者們的切入口,于是一大批為解決企業內部跨部門、跨職能的溝通協同工具,如阿里釘釘、叮當旺業通、益信、Grouk、Callin、華夏易聯?e-Link、UcStar、RTX?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尤其是溝通協同工具還有可能成為企業場景下?O2O?線下服務的入口,讓人浮想聯翩。然而我們挑選其中微信企業號和阿里叮叮兩款進行評述,就會發現企業服務市場上溝通協同工具類產品還未成定局:
2015?年?12?月,微信官方首次披露,微信企業號用戶數達到?1000?多萬,接入企業數超過?60?萬。但受其自身定位和用戶習慣影響,看似全能的微信企業號卻一直沒有引起市場較大關注:
第一、微信難以承擔提高工作效率的重任。有數據顯示,超過?70%?的員工對微信工作群開啟了消息免打擾。所以即便你激情四射在微信里安排工作,對方很可能根本不關注。而且微信里還有親朋好友的對話、公眾號里的文章、朋友圈里的動態等各種?"?騷擾信息?",必然占用員工時間、影響工作效率。
第二、用戶的使用習慣和心智模式也決定了微信成不了企業級市場的霸主。多數人把微信看做是私人生活的通信工具,而不是工作道具。所以微信天生不是為工作和企業場景而生,它在?C?端越強大,就離?B?端越遠。未來騰訊依靠微信及其企業號攻占?B?端顯然不太靠譜。
2015?下半年,阿里巴巴旗下軟件釘釘獨立成釘釘事業部,并宣稱將投入?5?億元作為品牌宣傳費,如此大張旗鼓,可見馬云希望從連接消費端和商家端的維度打造另一個微信。截止到?11?月初,釘釘平臺接入的企業已超過?85?萬家,2015?年釘釘的企業數量一定可以突破?100?萬。但這些成績并不意味著釘釘已經成功,未來之路釘釘仍不太明朗。
一是釘釘用力過猛的產品功能并未?"?討好?"?到所有用戶。以它的?Ding?功能為例,這種自上而下的強壓式的溝通方式確實讓老板很爽,卻嚴重打擊了員工的使用熱情。再說通過?ding?消息發出的任務,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后續跟蹤,也沒法提高工作效率。殊不知溝通協同工具需完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融合:自下而上解決一線執行員工的實際問題,強調工具屬性;自上而下解決老板管理問題,強調管理屬性。只有在上端有客戶價值,讓老板成為最終買單者;在下端有用戶價值,讓一線用戶使用體驗好,才能完成溝通協同工具的使用價值和商業價值的轉換。
二是釘釘的?PC?版本和移動端并未完全融合,直接影響了用戶體驗。
三是釘釘的定位逐漸模糊。在去年?12?月初,釘釘推出紅包功能??此平鉀Q了中小企業主表揚員工發獎勵時的麻煩問題,實則只是畫蛇添足。
看來釘釘還是得繼續摸索,盡管阿里熟悉做?B?端產品,但工作場景之下的用戶需求和電商的用戶使用習慣還是有巨大差別。
躲不過的未來大趨勢
如此看來企業服務市場上溝通協同工具類產品還未成定局,巨頭們雖有優勢也并未拿到絕對話語權,創業者仍有機會。那未來如何發展,我們不妨預測一下。
首先,企業級市場服務的創新極有可能產生于中小企業服務中,他們并非擁有強大的技術,卻從從細小的應用?/?服務場景找到自己的位置,關注于某一特定市場。類似?Grouk?以?"?聊天?"?這樣一種簡單又高頻的行為作為切入點,并打破當前?IM?和郵件割裂的狀態,通過和郵件集成,讓?IM?和郵件互通,從而實現像聊天一樣的發郵件,高效管理在聊天中形成的任務和文件。
其次,隨著應用場景多樣化,溝通協同工具通用產品免費,行業深度服務付費,未來決勝的關鍵不再只是單純的產品銷售,而是產品體驗和服務的強化。
再次,產品應用及功能趨向集成,人們不再需要多個?APP,更加希望一個應用就能解決工作場景中的所有問題。同時,雙向集成將成為標配,也就是要從簡單的通知中心升級成通知加處理中心,用戶在查閱到相關通知的同時,還可以進行相應的處理。
最后,基于?SaaS?的協同融合并向移動化深入是必然方向。巨頭通過快速收購來完成布局,中小創業者可借助開放平臺獲得發展。隨著企業自身的移動信息化的發展、協同溝通工具的移動化變得必不可少。
而溝通協同工作平臺打造工作統一入口,實現企業內部與外部、企業與企業之間連接的使命是否完成的標志則是是否建立起企業社交生態鏈。
還有些挑戰需要處理
1、大蛋糕下充分競爭帶來的市場壓力,尤其是對于初創公司,一方面需要處理因快速發展由幾個人到上百號人團隊擴大帶來的管理問題和用戶激增的運營問題,一方面還要面對行業的各類競爭狀況。
2、企業市場表面上不溫不火,實則暗流涌動。這考驗著創業團隊的全網整合能力,包括技術上移動?IM?通信的開發能力、企業市場的理解能力和資源的協調能力等。
3、協同溝通工具某種意義上仍是一類社交產品,而社交產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如何篩選用戶、讓用戶永不厭倦、保持好的平臺粘性也是協同溝通工具需要考慮的。雖說企業市場用戶相對穩定,但企業內部的人員流動引起的平臺問題卻是不可忽視的。
解決上述問題是此領域的創業者的一個突破口,無論是管理運營問題還是資源協調問題,都需要創業者將精力和資金抽出,合理利用,輕資產運營模式將成為從業者贏到最后的一大助推。接下來就要思考如何把握用戶痛點優化體驗,方是贏到最后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