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九死一生,陷阱更是一環險勝一環,這里細數一下創業者須知的12個陷阱,以便創業者站在前人的經驗教訓之下,讓創業風險小一點。
自己要的人找來了,可是“你辦事,我不放心”,這是老板的通病,不信任下屬。不能覺的諸葛亮累死活該,沒有培養接班人,實在是沒有好的苗子,能夠撐起如此大的重任。
商業戰場已經證明,一頭獅子領導的綿羊是很難“走出非洲”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實際上能做到像柳傳志信任楊元慶那樣的真是不多,所以中國的聯想也只有一家。
其實這種人適合當文學家,有詩人氣質。
他們做個吸引人眼球的營銷人員也能風光一時,要做創業者就懸了點。微利時代的企業家只有更扎實更謹慎才能活得好,因為消費者早就不是聽誰吆喝就跟誰走的時候了,就像在那些管理混亂的機場,下了飛機后他根本不理那些連喊帶拉的司機,直奔老老實實排隊的那輛出租車。
當我們酸溜溜地說出“偏執狂才成功”時,往往忘記了狂人在張狂背后額外做了多少功課。
并不是只有硬碰硬的產品才值得投資,未來越是柔軟的產業越是潛藏著暴利的可能,甚至是暴利的最后一個藏身之所。女人努力便身體柔軟,企業家們要努力使心靈柔軟。
請牢記,服務是錢,點子是錢,就連小資愛玩的情調也是錢。去年,全球產品價格在通縮的陰影下不住地往下滑,但是服務類的產品價格卻仍在上升,而且勢頭正旺。
人在江湖,除非你能號令天下,否則不學會結盟是很悲慘的一件事。中國這個市場沒有誰能一口吃下去,飯菜可以免費,肚子可是自己的。
你不但可以和所處產業的上、下游廠商聯手,適當的時候和競爭對手聯手也未嘗不可,只要記住自己的目的就行了。
工業社會的特點就是可復制性,如果產品、決策都可復制了,那利潤豈不可復制了?如果企業家們都是英雄,他們的行為都不可復制,那企業的永續經營又如何保證呢?所以不能只有英雄而沒有管理層,這個“層”的存在并發揮效力就要靠制度,制度也不能總像“天網”一樣“恢恢”著,把企業文化都漏出去了。
這也是創業者最經常遇到的陷阱之一。
創業初期碰到一個大客戶尤其是可以支撐公司發展的大客戶非常不容易,但千萬不要只守著這一個客戶,卻忘了開發新客戶。創業者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未雨綢繆,居安思危。
為了鼓舞自己的信心和實現自己的理想,創業者還經常以假設為前提,假設公司可以占到市場份額的百分之多少,假設幾年可以盈利,假設每個團隊成員都很努力,假設自己投入多少成本,等等,經常以偶然、可能等思維來思考公司前景問題。
創業者本人的思維模式和素質,才是創業過程中真正的陷阱,如果創業者把團隊把企業建立在夢想和理想上,必定失敗。創業者千萬不要把公司的生死存亡建立在假設上,空有一腔熱情,一定要落實、落地,一定要有實際的現金流入,尤其是不能建立在可能的基礎上,不能不從實際出發。
經理人出來創業之前,都有不錯的地位和收入,但是創業是拿著自己積累的資本在闖市場,創業的實際艱難未必是之前創業者和團隊成員所想到的。因此,往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資金,即使一切事情做對,但最后也不一定就能成功,因為創業是需要一定機遇的。當碰到問題,看不到投入的成本轉化為利益時,創業者包括創業團隊就會開始懷疑自己,喪失信心,很容易就放棄。
創業者首先要樹立自己的信心,樹立我行我能的自信,有自信才會有一切。同時,還要不停地樹立創業團隊對創業者本人,對公司對行業的信心。
創業的時候,因為大家普遍熱情高漲,激動興奮,因此,創業者頭腦一發熱,往往會隨便給別人承諾一些東西,或者,即使自己不認為是承諾,但被別人當成了承諾, 造成后期溝通和信息交流的困惑。
創業真正的陷阱就是自己,不要怪別人,應該多反省自己,在創業階段,創業者一定要注意說話,切不可輕易承諾。
經濟學家張維迎說:“把一個公司從小做大容易,把它從大做小不容易。”意思就是說找個高個不難,但找個像姚明那么靈活的可不容易。
企業大了難免官僚、遲鈍,小所代表的靈活與敏銳的確信許多大老板心向往之。所以大伙別都一門心思盯著世界 500強眼熱了,虛胖即腫。
因為中國曾經缺乏創富的環境,所以我們的企業家就像個被帶進燒餅店的餓鬼一樣,抓到什么吃什么,哪里還顧得上到隔壁看看是否有美味的食物。
沒有長遠戰略規劃的企業是短命的,富不過一代,更不要說三代了。
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似乎縈繞在大多數老板心中下屬的美麗期待。在中國,高薪能不能養廉咱們另當別論,但若沒有高薪像聘一良將的機會則相當渺茫。你要是覺得這么大的一個企業自己玩不轉,想找幾個幫手,請提前設計好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