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在上海,聚焦北虹橋。COCO SPACE北虹橋站及所在園區億達北虹橋創業城于3月18日正式揭幕。開業當天邀請到了虹橋商務區副主任費小妹,嘉定區副區長朱建江,江橋鎮黨委書記袁航,江橋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汪潔、億達軟件新城總裁高煒、COCO SPACE創始人魏鋒等嘉賓。

同步舉辦的眾創嘉年華?上海第三屆活動節中還邀請了近百位投資大佬、創業先鋒及企業高管等,在為期5天的50多場演講、路演及論壇活動中,通過“大師布道”、“創業明星秀”“創業在路上”“創業者說”“天使有約”“名師講堂”及“創服集市”等經典主題活動從VR/AR、家用機器人、智能硬件、文創體育、健康醫療的前沿動態到各相關領域的項目路演以及圍繞“創業服務、天使創投、眾創新趨勢”等為主題的嘉賓分享,一場“眾創”風暴成功席卷嘉定!

NO.1 COCO SPACE 創始人 魏鋒
魏鋒先生作為COCO SPACE(可可空間)的創始人及COCO Capital(可可資本)的創始合伙人,在本次活動上帶來很多干貨分享,愿更多創新創業精英走進COCO SPACE,成為可可星河下一顆更閃亮的星!具體如下。
一、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過于心想事成
魏鋒說道:“有一句話,叫做財富如流水,功名若浮云,我覺得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就是有一個想法,經過一番努力之后,它實現了,我還記得去年夏天,我和高總、田總在這里選地方,選了好幾次,東奔西跑,最終我們選定了這里——能夠成為上海市第一路演中心的地方,經過我們不懈的努力,現在呈現給大家。我們可可人,我們這些小伙伴們,沒有把眾創空間,僅僅是作為一個給創業者辦公的地方來對待。去年3月15號,總理在政府報告當中,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點燃了中國人民創業的熱情。據各種數據,上海大概有460家眾創空間,全國有4500家,那么COCO SPACE作為其中的一員,我們是把每一個空間當成一個作品來對待,我們是希望能夠呈現出一種美,呈現出一種舒適,所以說,每個站點,我們所有的同事,包括我們供應商,都是用心血去打造。
二、 眾創空間的運營,更重要的是軟件配套
魏鋒提到“我覺得空間僅僅是硬件,重要的是軟件。COCO SPACE打造的多位一體,我們把軟件,把活動,把創業服務,把社區,包括線上線下給這些創業者提供最強的增值服務。
我是一個投資人,我投資將近有十年了,從PE到VC,到天使,我深深的感到,因為年齡也比較大了,我覺得現在年輕人,85后、90后,他們真的有想法,他們真的面對這個世界不滿,就像我們可可宣言里說的一樣,他們想要改變這個世界,他們很積極,而我們有資本,有錢,還有經驗,所以說我覺得,我們這種結合,是能夠爆發出巨大的成功的,我把我們企業戰略上的一些經驗,企業運營商的一些經驗,還有我們在產業上的資源,幫助年輕人實現夢想,這就是我們作為投資人,作為孵化器,作為創業導師,我認為最成功的地方?!?/p>
三、 創業投資和創業服務需圍繞創新
"創業投資和創業服務又能掙錢,又能夠收獲難得的成就感"是讓魏鋒引以為傲的事,同時,“全國能夠有這么多的同事加入到創業服務這個領域里面來”也是COCO SPACE響徹上海灘的“在一起,干大事”口號的最好詮釋。
魏鋒提到:“今天上海,東有大浦東,西有大虹橋,我們看到大虹橋商業區的騰飛,必然需要創新經濟,現在西部的年輕人,我們希望能夠聚集到億達創業城,聚集到COCO SPACE,把他們的想法,把他們的技術變成現實,從而推進中國實現創業經濟、創新經濟?!?/p>
四、 現在是創業最好的時機,但更看好精英創業
據悉,魏鋒跟創業者接觸了七八年了。說起創業,可以說是鼻涕一把淚一把。但是他認為創業的歡樂和愉悅,也是其他工作所沒有的。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下,首先有一點要注意,一定不能為了創業而創業?;仡欀袊甑母母镩_放的歷史,發生了四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工業化。八十年代的鄉鎮企業,事實上鄉鎮企業是中國經濟開始工業化的發端,那時候好多生活在體制邊緣的。比如農村,城市里面一些沒有正式工作的人就開始創業。
第二件事情是城鎮化,特別是98年之后,朱镕基啟動了房改,中國的城鎮化,就是買房子的,房地產,大量的地產建設,這個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鎮化運動,大概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國的城鎮化水平大概是35%、36%,現在無論是哪種口徑來看,哪怕是最嚴的戶口數據來看,中國的城鎮化也要達到60%以上,現在農民工,按照西方的口徑,他應該是城市居民了,因為他一年四季絕大部分都生活在城市里面。所以城鎮化運動,大概有四五億的人口從農村搬到了城市。大家可以看到財富榜前幾名,很多都是房地產出身的。
第三件事情,就是信息化。魏鋒不禁提到當年(90年)到北京上學的時候,因為北京大,路也非常難找,每每問到北京大不大,北京大媽特別熱心,因為去天安門,去哪里,大家都知道?,F在誰還問路?拿手機出來隨便一找,都可以找到路。所以信息化大大改變了出行方式。95、96年我買了第一臺BP機,當時特別有感覺。再后來,有了大哥大,拿大哥大的都是老板之流的?,F在老人、小孩都有手機,所以信息化的發展,造就了一批富豪。
第四是資本證券化,這里面又有一批富豪、精英、英雄出現了??偨Y下來,四件事情,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證券化,四件事情,只要抓到一個你就成功了。
八十年代創業,主要靠膽量,那時候的人特別保守,穿個藍色制服都不敢出來,在大院里面工作。有些生活在體制邊緣的人,是農村人,或者是盲流,監獄里面出來找不到工作的,就去練攤。所以八十年代創業就是靠膽量,就像魯冠球,他也是鄉鎮企業發展起來的。很多企業都是鄉鎮企業發展起來的。
九十年代靠什么呢?九十年代靠關系。大家知道89年政治事變,撲滅了很多人的政治熱情,大家從政治回歸到經濟。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一大批官員下海,搗鋼材,弄地。那時候有關系,拿到資源,基本可以成為企業家,成為成功的商業英雄。
21世紀的創業,在信息領域,在互聯網,在電信行業里面,要依靠創新!
現在掙錢好難,為什么以前沒有抓住機會大掙一點呢?就是因為現在創業跟以前不一樣,光靠膽大不行,靠關系也不行,要靠創新。
中國習近平總書記五大發展理念里面提出來,第一個是創新,克強總理提出來雙創。所以我們過去非常習慣的,非常習以為常的一些工具,比如說要素驅動,投資驅動等等工具,現在都不好使了。但是現在中央政府還在用這些工具。比如信貸管理、貨幣濫伐,習慣用這些工具。但是我可以這么講,這些工具不好使了。那么怎么辦呢?繼續靠創新,所以我講的第一點是,如果你不在一個領域里面,有深厚的歷練,如果沒有很大的創新,那么你的創業,我真的不看好。固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它的政治意義,也有可能有矯枉過正,促進就業等等。但是從我們的投資角度而言,我始終認為,大眾創業不靠譜,還是要靠精英創業。
所謂的精英是什么呢?
這個所謂的精英不是卡一個什么量化的指標,我的意思是在產業里面,有深厚的積淀,而且有革命性、顛覆性的創新,這種創業 最靠譜。這種創業是可以獲得資本青睞的。另外一個談到熱點問題,互聯網+、O2O,另外一個現象,大家可以看到,大家在說 資本的寒冬,O2O現在不靠譜。資本的寒冬也是寒冬,但是一級市場,我不說二級市場,一級市場存在著大量的資金。我大概測 算了一下,一級市場的存量資金大概有兩三萬億,錢是有的,為什么大家不投呢?主要是互聯網模式,大家投了五六年、七八年了。大家知道一個項目大概五到七年的樣子。現在遠遠不夠。像美團和大眾點評這樣的大佬,都不得不靠合并來過日子,抱團取暖,普通項目怎么活呢?所以既然看不到盈利,看不到方向,資本就縮起來了。資本也不傻。如果大家愿意砸錢的話,那我也不砸錢。所以導致了市場有個寒冬的局面。
現在有個說法“中美國”,互聯網經濟,中國和美國是最厲害的,在移動互聯網領域,中國創新,特別是模式方面的創新,我覺得是走在美國前面的,像360這個模式,美國是沒有的,中國可以有。為什么中國可以在互聯網領域有這么大的成功呢?分析一下,我們應該回味一下,什么叫互聯網經濟,大家可以想個概念,我給它定義是這樣的,所謂的互聯網經濟就是圍繞以用戶為核心資產,所構筑的一系列的商業模式。這里面有個很關鍵的詞叫用戶。大家很多在做互聯網的。如果不把大量的用戶圈進來,很難形成商業模式。中國最不缺人,14、15億。這個是什么概念呢?中國有十四五億的總人口,我概念當中,有六億以上的中產階級,我中產階級定義比較簡單,我認為有房有車就是中產階級。這樣來看中國有六億中產階級,是兩個美國的人口,是六個日本。所以玩互聯網經濟,沒有人口是不現實的。
做互聯網都知道,有用戶,有轉化率,只要付費和成本能匹配的話,商業模式就成立了,就形成閉環了。前期有資本注入,后期即便沒有資本注入也可以活。這個是中國創業的第一個基礎,龐大的人口基礎。第二中國有后發優勢。特別是技術上的試錯,我們可以總結。所以后發優勢,導致我們在試錯上可以少花很多的學費。
第三點中國人的創業精神。中國這個民族,我經常講,是最喜歡創業的,有兩個不同的特點,第一個熱愛財富,第二個是重視子女教育,以色列民族大家知道,他們沒有國家,在顛沛流離受欺負,他們沒有國家保護,生活沒有安全感,所以需要財富,需要子女來保證安全。
中華民族,以前人是沒有安全感的。我們經常講,英國的過往殺個人還是很難的,即便放在兩百年前也是一樣的。中國的皇帝要殺個人太容易了。龍顏大怒,滿門操斬。清末的時候,很多中國人幫著老外打清兵,因為他們沒有國家的概念。所以中國人喜歡創業。我們這個互聯網產品,前一段時間是蓬勃發展,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企業。
我們看到,回到未來的趨勢,當然我們知道創新是新一代創業的基礎,以后我認為模式的創新可能趨少,而技術和產品創新會越來越多。我這次到美國去,搞了一個中美創業大賽,我考察了一下美國的創新,我發現最新的趨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發現在美國TMT(音)創新比以前相對少了。反而倒是在生命科學領域,在醫療大健康領域特別多,而且原創的創新特別多。
五、可可資本助力雙創,期待更多原創性優質項目加速發酵
魏鋒覺得可能五年之后,我國原創性的東西會發酵,可能會形成一個新的經濟,為此,可可資本也應運而生。
COCO SPACE旗下專門做投資的平臺——可可資本,目前主要聚焦在三個方向,第一是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應用,也是投資的主要的方向,第二,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應用會帶來極大的機會,所以重點放在了機器人和智能化方向,目前在機器人領域,已經投了機器的集成應用,到機器人技術,大概投了六家企業,這六家企業目前發展還不錯。第三,結合未來十年最新的創業創新的趨勢,把重點放在了生命科學領域。五月份將會組織一個生命科學領域的美國參觀學習。包括業內的企業家、投資家,甚至政府相關部門去學習。
對于投資金額,魏鋒提到“一百萬左右的是我們自己投的,五百萬的天使基金,我們剛剛成立,大概總資金兩個億。另外我們有五個億左右的VC投資,主要是投A輪。這樣我們給創業企業提供全程資本配套服務。區域上來講,我們還是以上海長三角為主。隨著COCO SPACE到外地的擴張,我們的投資領域也會走出長三角,甚至到深圳、北京都有可能。
從上海來看,魏鋒覺得嘉定這邊,在機械,在智能制造和醫藥領域比較活躍,同時跟區政府領導交流了,他們也希望COCO SPACE能跟入駐的企業,跟周邊的企業形成一些協同效應。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