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現在所處的汽車電商行業,做marketing起家的買好車CEO李研珠保持著獨到的判斷和敏銳的眼光,與他談話時,能感覺到邏輯的清晰和務實的行事作風,而阿里前員工的身份也讓他身上多了其他創業者沒有的一種特質—使命感。這種使命感使其在思考問題時,能將出發點停留在怎么提高行業效率,如何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上。這種特質讓其在做決定時有了更開闊的心胸和眼光,少了很多糾結。
現狀:渠道和產能相對過剩
從2010年開始,中國開始瘋狂地建設4S店,中國2000個城市有4s店2萬多家,渠道嚴重過剩,像杭州就有11家奧迪,10家奔馳4S店,而同時三四線城市4S店數量又嚴重不足;另一方面,中國是世界汽車工廠,有幾百家造車工廠,每年產能達5000萬輛,這個產能足以滿足整個世界的汽車需求,而中國市場目前只能消化2000萬輛的需求。
機遇:用戶的消費升級
與此同時,中國的用戶市場也在發生著改變。一方面消費群體發生變化,90后逐漸成為消費的主力。買好車統計,在去年的一個汽車活動中,線上報名102人,96個人是人生的第一臺車,其中60人是90后,他們普遍表示可以接受在互聯網上買車;另一方面,用戶趨向成熟。從08年開始,中國出現了第一波汽車購買熱潮,到了今天這些汽車已經到了更新換代之時,而用戶對于自己的第二臺車往往有個性化、豪華性等多種需求,如何滿足這種升級需求是市場該思考的。
同時,位于三四線城市的居民,隨著收入的增加,對于代步工具有了更高要求。他們有強烈的購買寶馬、奔馳、路虎等豪華型汽車的欲望。而目前這一市場主要是中小經銷商在做,大的汽車4S店急需將渠道進行下沉。
立足服務經銷商
中國汽車市場的問題和機遇,使4S店面臨洗牌命運。對于汽車電商平臺來說,同樣也面臨著流量不足、獲客成本高等各種棘手問題,如何在經銷商的洗牌中抓住機遇,使自身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
李研珠表示,汽車可以被電商化,但是線下落地不可能被線上取代,因為汽車不是買后就能即刻上路,還要開發票、辦牌照、保險等各種手續,所以線下服務必須有人,消費者遇見任何的問題,還要找人解決,經銷商這個環節無法消失。從廠家角度講,如果沒有經銷商背庫存,工廠將無法運轉。因此,經銷商是汽車流通鏈條的核心,我們將自己定位為服務經銷商。?
經銷商的3個痛點
為了能為經銷商提供精準的服務,去年,買好車做了1年的調研,把經銷商干的事情都干了一遍,逐漸摸準了經銷商的3個痛點:
1、供應鏈問題。哪里有靠譜的車源,何地的汽車差價低?
2、資金問題。汽車是大件商品,經銷商展車、賣車、拉車都需資金。
3、營銷問題。傳統經銷商不知道怎么賣車,綜合性展廳,不知道怎么推,這些對于做marketing起家的李研珠來說,不在話下。?
幫經銷商提高效率
找到了痛點,接下來就是逐個擊破。
對于貨源問題,因為鏈條短,利益關系復雜,只有合作真正的本家,供應鏈的優勢才能顯現。針對此,買好車建立了供應鏈平臺“賣好車”,上面的車源全部是實時的,服務的客戶包括4S店、主機廠、港口,甚至海外的平行進口采購者。
對于資金問題,為B端用戶推出展車寶、訂單寶、跨境寶等一系列金融產品,致力于解決供應鏈資金周轉的問題。
對于營銷,李研珠團隊擅長挖掘產品賣點,制作營銷素材,運用社會化媒體,最大限度聚合線上、下用戶,達到銷售目的。公司成立1年多以來,銷售額已破20億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