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36氪、思達派、創頭條等網站文字類創業服務平臺不同,蛋解創業,選擇用音頻以獨立播客的形式,通過對創業嘉賓創業故事的挖掘,為想要創業的人或者即將創業的人提供干貨。
“我們想把創業干貨‘沾濕’,讓創業者更好‘下咽’。所以我們的口號就是‘把苦B的創業經歷蛋B給你聽’。”蛋解創業聯合創始人大海老師說。
“蛋解創業,讓我們以蛋解的方式與你每周一見。”這句話出自蛋解創業每期節目的開頭,引導大家收聽新一期的創業者訪談。那么什么叫“蛋解的方式”呢?
“老北京話里有個詞兒叫‘蛋B’,意思就是聊閑天。我們蛋解創業的內容就是每周一個創業者訪談,在與嘉賓輕松的聊天過程中挖掘故事,再從故事中分析出一些道理、一些經驗。”蛋解創業女主播安生告訴記者。
蛋解創業的訪談方式與其他節目略有不同,傳統創業類節目會偏重于把創業者‘向上’包裝,就是把一個創業者講述的多么高大上,蛋解正好相反,他們側重于‘向下’挖掘,讓那些已經略有成績的創業者分享自己最苦逼的故事,最失敗的經歷,并用調侃幽默的方式講出來,再從中分析出一些經驗教訓。這是蛋解創業與其他創業類電臺節目的不同之處。
據介紹,蛋解創業嘉賓一般都是融資已完成pre-A輪的公司CEO或創始人,最好還要有自己的故事。
“因為CEO或創始人都是創業公司的靈魂,他們本身的經歷更真實,也更能吸引人。我們不會去問融資、商業模式類問題,而是從另一個角度,以時間軸為線索,談個人創業經歷。”大海老師告訴記者。
據了解,蛋解創業成立近兩年,已完成天使輪融資,現共有18個平臺,訂閱用戶已達二十萬,收聽數量破千萬,開播以來采訪過近百位創業者。對于今天的成績,大海老師告訴記者:”創業者往往具備預判的眼光和差異化的創造力,這樣才能有更多機會,比如我們選擇了電臺。“
在蛋解創業成立之前,和記者一樣,大海老師也曾經懷疑過電臺這件事。因為從生活習慣上看,除了收聽歌曲音樂之外,似乎許多人早已不再收聽由主播為電臺。但在做了一番研究調查之后,大海老師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首先,作為電臺的主要內容,音頻不會因為互聯網的存在消亡掉,只是不同年代有不同方式存在。”大海老師告訴記者。與文字的準確、專業和理性相比,音頻顯得更為感性,而與視頻的內容復雜,沖擊、刺激性畫面的一閃即逝相比,音頻更容易讓人記住,更容易進入人的潛意識。
電臺主播和被采訪人在輕松的聊天過程中,能夠和彼此建立更深的聯系,使溝通變得更加真實完整。以蛋解創業主播安生為例,安生曾是餐飲O2O行業的創業者,后轉行加入蛋解創業做了主播,作為曾經的創業者,在與嘉賓聊天的過程中,她能夠問出來更專業的問題,也更能理解創業者的內心,和創業者建立高度的信任關系。
在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中,大部分高效的人更善于利用碎片時間學習知識或豐富自己的生活。不同的生活場景下,人們對電臺的需求還是存在的。以開車、健身和做家務為例,這三個場景下,受到只能聽不能看的限制,音頻的需求表現明顯,而相比于歌曲內容的一成不變和無法互動,電臺的價值更為突出。
所以電臺還有沒有人聽,其實取決于內容。這是聲音的價值,更是播客存在的意義。
為了提供更好的內容,蛋解創業電臺分為三個核心節目,分別是每周一個創業者訪談、排名第一的創業類播客——蛋解創業,聚焦熱點的脫口秀雜談——蛋說無妨,以及首檔音頻招聘類播客——蛋無虛發。而最近,蛋解創業的漫畫版訂閱號也已經開啟,錄影棚也已經準備就緒,相關視頻節目也在籌備當中。
“對于蛋解創業而言,比起播放量我們更在乎聽眾的信任,希望被更多人記住。”大海老師說。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竇豆豆;聯系方式:douchengyu@startup-partn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