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達通副總裁肖鋒在“2016福建省電子商務大會”上發表了題為《“互聯網+外貿”大數據改變中國出口》的演講。他表示,中國外貿走到今天,有很多很優秀的、很值得驕傲的地方,但同時遇到的困難也越來越大,特別是制造企業,優勢逐漸喪失,成本逐漸上升。
2015年,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中國出口總量在全球貿易中占比仍然在增加。這說明沒有另外一個其它的國家或者地區能夠替代中國制造的產能和規模,那為什么又說出口難做呢?
他指出,互聯網的最大的價值就是數據,如果企業不用這個新時代的最大武器來改變外貿結構,就很難存活下去。國家層面多次提出要鼓勵外貿發展,但今年并沒有提增長的指標,這意味著這個行業要從創匯思維走向創收思維,改變出口的盈利模式和盈利結構,而不是出口的總量。?

而后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針對3月24日,中國財政部、海關總署、國稅總局等三部委聯合宣布,4月8日起,中國將實施跨境電子商務零售(企業對消費者,即B2C)進口稅收政策,并同步調整行郵稅政策。標志跨境電商基本告別免稅時代,惶恐“跨境電商洗牌”時,肖鋒也講出了自己的觀點。
他表示,從杭州第一家跨境電商綜合示范區開始,跨境電商的重點就是B2B。而不管是什么,只要有一個“B”,要按照商業公平原則,就必須要繳稅,這是國際慣例。而且更規范的市場環境是有利于商業的良性發展的。從這個角度講,關稅新政是一個進步。
比如,了解出口的朋友們如果稍有留意,就可以看到英國出臺的VAT商家增值稅概念:其他國家商家通過亞馬遜等跨境電商平臺在英國銷售做零售,如果“B”不繳稅(或者平臺代繳),就會受到處罰。
所以我們不能把電子商務的發展,寄托于“不納稅”,而應該是去改變服務方式、效率,去應用大數據來顯示你比傳統貿易更有生命力。而這方面,目前國內的跨境電商是完全可以做到,即便按照全額繳稅(包括增值稅、消費稅)。我們還是有很大的利潤空間的。
且就目前來講,我們的消費稅和關稅在逐年降低,WTO到今天為止,關稅已經下降40%了,剩下有GSP(有的叫VAT),每個國家不一樣,香港有免稅港、有流轉稅,都是要按照各國的公平性原則執行的。所以說,不是說實施新稅電商就不用玩了,而是完全相反的,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