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IDG VIEW大會上,IDG資本發布其 2016 年在 TMT 領域的戰略。創始合伙人熊曉鴿在致辭中表示,做投資的成功很重要的一點是選對市場找對方向,也就是 “風口”。IDG資本也總結了他們看好的三大行業方向:人工智能、電商與泛娛樂?。
IDG 資本合伙人李驍軍說:“人工智能離我們很近,但同時也離我們很遠。因為目前人工智能只是作為人類前進的工具和武器,無法取代人類。當前人工智能正處于爆發初期,未來在各個行業都會有激動人心的應用。”
當前,人工智能大發展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一方面,硬件的水平提升讓計算機工藝與計算速度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早已突破了人類的局限。另一方面,各個學校都把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課程作為基礎必修課,這個領域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人才儲備。
但想要讓人工智能完全取代人腦顯然還不太現實——“至少在很多很多領域,人類能創造的價值、能勝任的工作依然比機器要多很多。”李驍軍說。
盡管看起來競爭激烈,但IDG依舊看好電商領域的投資,而這背后的邏輯是中產階級的崛起帶來的需求轉變。
IDG資本副總裁樓軍把電商的方向歸納為三個原點起步,分別是移動電商、消費升級、新的生活方式。他認為新的電商消費將從這三個原點起步。
與PC電商不同,移動電商延伸出來的是一個全新的模式,而非只有屏幕大小的區別。樓軍介紹,微商的崛起是一個標志性事件,就是移動電商崛起了。后來一批電商死掉了,活下來的電商后來進化成網紅電商,網紅電商再進化,類似于社群電商了,微商背后是個人,網紅電商涉及到以個人為中心的組織,到后來去去個人化的模式了。
移動電商有著三個鮮明的特點:?賣貨可以跨品類;價值觀傳導的越好、天花板越高;選品一定要符合價值觀本身。
而中產階級崛起帶動的消費升級恰恰是電商發展的新動力,這些人群強調品質、強調效率、強調體驗,他們不再對價格敏感,因而低價策略在今后電商的競爭中也許不會再奏效了。當付費意愿更強的中產階級崛起的時候,新的商品品牌和新的消費品牌可能會出現,人們也會更看重工匠精神。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地方是多元文化的趨勢,比如宅文化、同性戀與90后對話語權的渴求。在樓軍看來,這意味著?很多新的商業機會。
樓軍介紹,95 后更有安全感,對二手商品的這個“二”字不是特別在乎,所以會延伸出來個新的模式:第一,暫時擁有,發現租比買好;第二,不擁有也可以,就是共享經濟。
但有一種理念五十年一百年不改變:消費升級一定是剛需。
在考察娛樂類項目時,IDG更在意兩個變化:一個是方式的變化,第二個是內容的變化。
95后網民開始喜歡在網上表現自己和傳播自己,大家并不一定對一個事情理解特別深,抓住了這樣一個心理和變化,新一代的平臺會導致新一代的內容。
除此之外,?移動互聯網和設備大屏化以及支付的普及又帶來了諸如點播、打賞、游戲等方式紅利。IDG 資本副總裁童晨認為,無處不在的屏幕和發展的光學科技將會帶來下一波的方式變革。
從內容端分析,有4個熱點,分別為直播、網紅、VR/AR 以及電競。以 VR/AR 為例,VR/AR 要大行其道首先需要硬件的準備。童晨認為,而這個周期至少需要 5 年。
被看好的還有目前火爆的視頻直播,這一領域的內容與方式是核心競爭力——YY 沒有任何先發優勢,但目前他們的收入超過第二名4倍還要多。直播這個產品本身,技術門檻已經不算很高了,但同時,直播里運營監管的難度非常高,而這個行業可能還要面對未來監管的壓力。
在投資方向上,童晨提出了幾個也許是很多人沒想到的產業——線上 KTV 、大賣場和傳統的電視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