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遠,中國民營經濟研究院常務副秘書長,在本次創投中國實業家轉型高峰論壇中對《務實推進企業與資本市場對接》這個話題進行探討。以下為探討內容。思達派 (Startup-partner.com)整理編輯。
李克強總理提出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此背景下,尤其是以科創為重,賦予成長期的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企業有著擁抱市場的需求,上海股權交易中心推出科創版,首期27家掛牌企業集體亮相,對于創新型、經濟型的中小企業來說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也讓更多的雙創企業看到更為明顯的發展階梯。
雙創企業的共性是不僅需要發展的支持,還更需要資金的支持。因此,“投智+融資”的平臺成為雙創企業轉型升級的捷徑,也成為助力加速器。大量的流動資金是企業質變的動力,同時國家也為雙創企業提供了政策的支持,如固定地方政府設立創業基金,對重創空間辦公用房、網絡給予優惠,對小微企業、孵化機構給予稅收的支持。創新投在聯動,股權、眾籌等方式取消妨礙人才自由流動、自由組合的就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打造信息技術的共享平臺。
但是,要強調的是,雙創并非人人都能參與其中。
尤其在市場雙創情緒的烘托下,各種文化水平、知識能力和品德素質參差不齊中都有走向創業的人,創業的成功率也大相徑庭。在團隊人員、公司組織架構還不清晰的情況下存在很多的不足,如很多企業對自己的知識產權保護、專業保護不到位,容易被大型公司或者競爭對手復制,從而被市場扼殺。
對那些亟待轉型的企業來說,“投智”更為重要,傳統企業要結合當下互聯網+與加互聯網的熱潮,適應云計算、大數據的發展趨勢,改變傳統的運營模式、管理模式,打破信息不對稱,完成效率的提升和商業模式的進化。
然而傳統企業轉型不免要面對若干個困惑:
第一個不知道從何入手;
第二,企業如何能看輕形勢,把握機遇,找到適合企業新的商業模式,突破困局;
第三,企業運營模式和管理機制該如何突破創新,從而最大化激發組織活力,獲得更高價值。

這就要求企業決策者要找準轉型的方向,因此傳統企業轉型不僅需要引進人才,還要引進專業的智力支持、人才支持,以實戰結果為導向,以實現轉型升級落地為目的。無論是初創型的企業,還是傳統型企業都離不開資金,也正因為如此多企業大喊缺錢,不少創投機構手中持有大量的資金,但是不知道向哪里去投。他們對未來的行業發展進行研判,現在看起來比較火爆的行業未來或許會一片寂靜,真正具備高新技能的企業當前少之又少,連機構都不敢投資,更別提銀行、小額貸款、投資擔保的金融服務機構。
初創型企業無法做到信用擔保,也沒有資產可以抵押,銀行不愿意冒著壞賬的風險解救這些小微企業。第三解決融資難問題需要兩方來合作,從政府和企業兩個方面。政府設立投資引導基金,吸引投資基金參與創新創業投資,設立場地,并定期舉辦投資方和企業的溝通活動,以便讓企業接觸到更多的投資機會,企業需要有穩定的發展,堅守誠信,由頂層的運營體系和模式,有可靠的創業團隊和極低的人員流失率,有短、長、中的發展規劃,并符合投資方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