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行業的革命性就在于拉近了人和物之間的距離。”談到為何進入3D打印領域創業,魔猴網創始人張勇認為,這就是未來。
在材料科學從北航本科到英國碩博再到工作的過程中,張勇發現早年學校實驗室里動輒十幾萬美金的3D打印機,當下的價格只有300美元。與此同時,3D打印從一個小眾規模的市場,變成了一個七八十億美元的新興市場。
如果這種趨勢在中國也同樣持續,那么是不是有一個全新的機會呢?張勇決定回國創業,從材料轉攻3D打印,創建魔猴網。
新興市場有明顯的優勢,但是在市場培育方面也需要從零摸索。張勇率領魔猴網在創業領域折騰過幾個大坑,最終將創業方向鎖定在了云服務領域。那么,在這個過程中,魔猴網究竟是怎樣探索和試錯的呢?
切入一個新興市場看似容易,做起來很難。從哪個切口切入?又該做什么?“一針刺破天”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于登天。
2013年,魔猴網剛成立的時候,選擇的切入點是3D打印設備制造。
做出3D打印設備以后,魔猴網以無人機配套的打印機為廠商生產固定翼機翼,在張勇看來,魔猴網的自身優勢是技術能力,在市面上機器多數單次打印形成尺寸局限在20厘米的時候,張勇已經開始接一米左右的機翼訂單。
但是,在中國制造業領域,很容易掉進低利潤、規模化的坑里去。3D打印興起以后不久,深圳以及制造業周邊等工廠就陸續推出了類似產品。這種淪為低端制造業的做法,顯然不是張勇想要的。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之后,張勇認為,有研究機構預測,從2025到2050年,所有日常商品由3D打印的可替代比例將從4%升至10%,這是一個難以估算的市場價值。由此,魔猴網把定位變成了“個性化電商平臺”,并順利拿到了500萬元融資。
3D的個性化電商平臺怎么玩?張勇告訴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記者,用戶只需要上傳自己設計的3D文件,就可以實現STL格式自動轉換,同時可進行網頁瀏覽器模式下的在線預覽、模型自動檢測、自動將常見的3D文件錯誤修復、自動報價功能,從而為非標準化的定制產品提供標準化的商業流程。
此外,為了降低上手的難度,魔猴網還建立開源3D打印模型庫。為專業設計師、中小型企業、3D打印機擁有者和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分享和交流的平臺。設計師可以在線提供模型產品,展示自己設計能力,用戶則可以輕易找到專業的3D打印設計師,創建屬于自己的3D模型。
張勇認為,人類在工業化生產之前,所有人使用的都是個性化產品。工業時代的流水線生產大幅度提升了我們的生活質量,也讓每個人的生活千篇一律。但是,數字化的興起,又可以讓每個人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化產品。這是一個制造業民主化的概念:讓所有人都有可能成為一個制造者。
但是,無論從供給方還是需求方來看,這個“個性化定制市場”的用戶群體雖龐大、卻極其分散,自己所提供的個性化定制也絕非剛需,并對用戶的設計能力有著相當高的門檻。按這個模式走,不僅獲取用戶的難度高,最終所能達到的市場體量也極其有限。雖然未來3D打印的比例會超過10%,但自己如何能夠活到那個時候?
用戶分散、使用頻次較低、需要專業技能太多,這是3D打印面臨的主要困境。
“經過調研發現消費者對網上買模型去打印不是很感興趣,但是消費者對于打印自己設計的東西還是有需求的。”張勇說。
3D打印仍然處于行業的早期,抓住這一時期的行業特點和人群特點才有可能成功。在經過重重考慮后,張勇推出了“魔猴盒子”。
魔猴盒子是典型的共享經濟。通過它,有3D打印機的客戶,也可以把自己的3D打印機接入魔猴網的網絡,利用空閑時間接收魔猴網的打印訂單,獲取一定收益;而有3D打印需求的用戶,可以通過魔猴盒子設計3D產品后,再通過接入的這些3D打印設備打印出來。雙方各取所需,效率和成本都控制在最優狀態。
為了能做到這一點,魔猴網在國內首家推出通過簡單的鼠標操作即可生成3D打印模型的在線“模型定制器”,沒有三維設計基礎的用戶可以通過現有的模型素材樣品,自由調整模型參數,來改變模型的形狀、大小、厚度等等。此外,針對不同的打印需求,用戶可以通過網站或者手機app就能實現對3D打印機的遠程操作、3D模型的在線打印。
“這個模式成敗最終取決于終端是否成熟。”張勇認為,3D打印在國內的推動和發展需要更多的人去認識和了解它,最先使用過的學生走上社會后容易轉化成為消費群體的一員。因此,在今年3月份畢業季開始后,魔猴盒子正式上線。
目前魔猴網3D打印機數量130多臺,可打印材料超過20余種。2015年10月份,魔猴網獲得泰岳梧桐千萬級別A輪融資。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覃羽,聯系方式:qinyu@startup-partn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