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皓,騰訊開放平臺高級總監,是騰訊公司少數幾位M4營銷專家之一。現任騰訊開放平臺高級總監,騰訊眾創空間的創辦人,騰訊長青騰創業營創始人。
在近日的騰訊眾創·分享日活動上,胡皓以《互聯網還有多少空間留給創業者》為題做了有關互聯網創業的深度分享。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將以連載形式分為三篇,為各位創業者們提供干貨分享。本文為連載之二:互聯網+的商業邏輯與互聯網-的相對規則。
大家都在討論“互聯網+”這個概念,且大部分集中在民生政務這個領域。其實許多垂直領域都存在著大量的商機。
胡皓覺得可以從四個方面理解:連接、垂直、效率和商業。
首先,“+” 就是個連接的平臺;
如果是互聯網產品,需要連接的就是實體的經濟、實體的產品;如果是傳統的產品,就可以借助互聯網工具,提升商業轉化和用戶推廣的效率。互聯網和實體經濟相連接,可以提升雙邊效率。
其次,“+”垂直化的產品;
垂直領域有很多商業機會。胡皓的書《“互聯網+”創業相對論》中每個案例都是一個細分領域。當你“+”到一個垂直類目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個垂直類目打得足夠深,這樣才能建立核心競爭力??梢园褜嶓w經濟的產業鏈,往國際化滲透,銷售的通道就會打得更開,產業鏈條可以從產品端發展到銷售端,甚至到平臺的國際化。
再次,“+”更多是效率的提升;
如果沒有帶來效率提升,那么“+”就沒有意義。效率提升了,還需要推升效能,需要達到一個平衡。
最后,“+”必須體現商業性。
回歸商業本質,是所有投資人和創業者都非常關注的問題,這個項目能不能有現金流,有沒有正向利潤,是非常關鍵的。如果沒有多少用戶,轉型商業化時無人投資,創業的風險就很大?!?”的時候,需要評估一下:“+”完是否能賺錢?是否能養活團隊?如果不能,就要謹慎了,因為像O2O這種燒錢的項目,投資人基本上不會再投了。
為了讓“+”更靠譜,更能落地,一定要從連接、垂直、效率和商業邏輯上進行考慮。
既然是相對論,那么有“+”,就得有“-”。
1、產品體驗極簡
產品經理追求單品的極致,簡約而不簡單的效果。就像微信,企業微信這么受人關注,它的理念就在于趨向簡單化,能讓用戶更容易辨識組織架構,明確工作之間的信息流、數據流的流轉。典型的產品極簡案例就是蘋果手機,一個HOME鍵,小孩都會使用。
好的產品經理能夠把復雜的邏輯簡單化。
2、創業團隊
團隊肯定要擴張,擴張的前提是你有足夠的資本、業務和信心。
團隊的擴張會帶來效應激增,當團隊增加到一定規模后,必然會涉及到管理層級和效率低下問題,怎么平衡這個度呢?這是門高深的管理學問。
在互聯網領域的管理,會采用一些敏捷迭代的方式,例如更加崇尚小團隊的運作。騰訊是一個3萬人的大公司,怎么讓一個龐大的團隊維持高效性?其中一個方法:把每個小團隊當作一個小公司,獨立運轉,快速迭代,去管理化,層級非常簡單。如果是傳統的管理模式,普通員工一二三四層,到Leader一二三四級,到GM一二三四級,層層傳遞,相當之慢。
為了保證團隊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市場還能保持效率,臃腫是必定要杜絕的。只有去管理化,才能保證快速迭代,才能提高團隊的效率。
3、排除偽需求
有些需求看上去很美,但其實并不能形成真正需求。O2O盛行的上門按摩、上門做菜等項目,其實并沒有太多需求,到按摩店有更好的環境,更多的選擇,在家按摩的需求并不大。有些項目沒有抓住以用戶價值為核心這個重要的商業邏輯。用戶需要的是什么?馬斯洛需求理論已經講到了:生存、社交、自我實現,這是層層遞進的。
4、杜絕高消耗
很多項目沒錢,但很多項目有錢也不會花錢。有些產品到了需要推廣的時候,只知道砸一些電視廣告,雖然這也是一種辦法,但錢不能總是亂花。你必須根據企業的發展階段,對投入產出比做一個分析和合理的規劃,不僅是資金的預算,還有投入的資源,比如人力資源等。因此對高消耗的投入一定要非常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