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李彥宏在北大信息管理系的同門師弟,么(Yao一聲)博最終也按捺不住,從金融領域辭職,加入互聯網創業大潮。“我們系雖然人不多,但都有情懷有夢想,希望改變世界。”
么博的創業項目是鹿秀金融,一個定位于“互聯網投行”的互聯網金融項目。么博告訴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小編,在“偷偷摸摸融了天使“之后,現在,他們想”大大方方去融A輪了“。
北大畢業后,么博先后在中信證券和一創摩根證券公司資本市場部工作。
“2014年年底,我加了很多同行業的微信群,發現不斷的有人在群里發項目,同樣的項目一天刷好幾遍,我認為這種方法太低效了,還沒意義。我就思考了一下平時的工作,發現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發郵件和打電話。基于此我就萌生了一個想法,想構建一個金融領域里機構之間的信用體系。首選的投資方向就是定向增發市場。”
最開始的時候,么博還想著兼職創業,外包開發一個APP——如果有人用就辭職正式創業,沒人用就還老老實實的工作。后來和朋友聊天聊到了這個想法,朋友覺得很好便幫忙引薦了投資人,這個人就是險峰長青創始人陳科屹。
見了兩面之后,陳科屹就給出了700萬元的天使投資,么博就此下海,創建了鹿秀金融。
作為一家互聯網投行,鹿秀金融專注于定向增發市場以及定增衍生市場,打造從買定增到最終退出的閉環式生態系統。目前注冊投資機構已有1000余家,覆蓋達10000余家。公司主打以下三大產品線:定向增發(包括配資及通道服務),股票質押,大宗交易。
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么博認為,最有前途的兩個市場一個是新三板,另一個就是定增市場。
“A股定增商品質量本身就有保證,可以視為標品。”么博說,標品意味著規模可復制,相反,一些看起來很大的市場,因為是非標品,所以很難切入。
除了標品之外,以下因素也是么博選擇定增的原因:
第一、業務增長快。
么博透露,A股定向增發近幾年呈現爆發式增長,“2014年6800億元,2015年12700億元,2016年已經公布的預案增發達到30000億元”。
與此同時,社會資產管理需求急劇增加,資產管理公司也在增長。“在證監會備案的資管機構有25000家,如果算上沒備案的接近10萬家。”
第二、資產端資金端匹配困難。
投行基本都在一線城市,資產端上市公司分布在全國各地,資金端也分布在全國各地,每個地方都有高凈值人群,都有投資需求。但是,投行往往只服務資產規模20億元以上的大客戶,中小投資機構缺乏有效服務,資產端找不到投資人,投資人也很難找到好項目。
第三、原有服務差。
定增、配資、質押……整個投行業務下來,需要一整套系統的服務,過去,很少有投行能夠提供系統的服務,而且由于信息不對稱、信用不透明,資產端和資金端的使用體驗都很差。
對此,鹿秀金融的解決方案是:
對投行而言提供,鹿秀金融免費幫其賣定增股票。對于機構投資者或者高凈值個人提供的服務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推薦項目,用戶可以一站式了解定增項目,并通過篩選功能,從價差率、規模、行業、公司類型等維度,用戶可以很方便的篩選出感興趣的項目;另一方面可以輔助決策,基于對歷史定增的報價數據分析,可給出出價概率和退出時實現收益率的概率。
此外,鹿秀金融還提供買完定增之后的股權質押和大宗交易的服務。鹿秀金融和20多家大宗交易的接盤方進行合作,一鍵就能向20多家機構詢價。
“鹿秀金融平臺上的注冊用戶超過2000人,覆蓋機構超過700家。截至目前成交額已達104億。”么博介紹稱,希望到2017年底,覆蓋機構達到10000家。
根據么博的規劃,目前,鹿秀金融先要解決信息中介的問題:免費幫助投行進行產品推介,免費對接上市機構和資金端,幫助引流做流量。盈利方式上,么博有兩個渠道:一是依靠配套、配資和衍生服務賺錢,“如果配資業務達到100億元的規模,就可以和銀行談費用問題”;二是當鹿秀金融成為定增的流量入口以后,就可以通過廣告等方式獲利。
具體而言,么博認為,鹿秀金融的商業模式是:定增領域的以太+36氪+在行。最終形成的服務體系是:投資機構只需要去研究所要購買的股票好壞問題,配套的服務,例如跑銀行配資,拼盤,賣出比價等直接由鹿秀金融來做。
談及未來,么博透露,接下來鹿秀金融要開始融A輪。融資的主要目的是:在完善定增市場的同時,“今年下半年將會發力股票質押、大宗交易(持有端和賣出端)業務;2017年,鹿秀金融會并購和新三板;再往后是固定收益的產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