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熊體育近日完成1200萬元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由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領投,九合創投跟投。早在2015年6月,懶熊體育獲得了聯科創盈的200萬元人民幣天使投資。

完成本輪融資后,懶熊體育將加大在內容領域的投入,尤其是視頻內容方面,另外在一些體育項目的創業孵化上提供幫助,比如對接資源,項目報道、項目路演等方面。
懶熊體育從內容起家,正式成立于 2015年7月。它的前身源自一個微信公眾號。創始人韓牧在媒體機構一直關注體育商業,因為看到這個領域一片空白,于是堅持報道,最終決定從媒體機構辭職出來創業。
懶熊體育目前的業務主要是內容和活動。
在內容方面,懶熊體育堅持客觀、中立、深度的報道,挖掘事件背后的真相,梳理商業脈絡,發現未來趨勢,為用戶提供可參照的樣本,可實踐的案例,可執行的方法。懶熊體育推出的 “大公司系列”、“懶熊專訪系列”“體育創業系列”“國外酷科技”等多篇報道,從公司、人物、創業、科技等多角度對體育產業鏈條進行高清還原。懶熊體育多篇文章在微信上閱讀量超過10萬+,在今日頭條上均過100萬。
除了內容,懶熊體育在多個城市舉辦投融資活動,幫助100多個創業者梳理商業模式,并成功幫助數十位創業者找到投資,融資金額過千萬。懶熊體育也聚集了姚明、劉翔、李娜、鄒市明等國際一線體育明星、黎瑞剛、程杭、范楠、邢傲偉等一線體育投資人。丁世忠、丁水波等一線體育大佬,以及眾多投資人與創業者。
而近幾年互聯網+體育、體育內容IP等這些新領域在正逐漸涌現,比如昆侖決、鄒市明、李娜等等。
伴隨著國內體育產業和全民運動熱潮的興起,加之去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第 46號文發布,體育被提升為國家戰略,國家對體育產業出臺多項鼓勵措施,比如民營資本自此能進入體育領域運營賽事等,體育商業快速發展。而目前體育的商業化和市場化處于早期階段,需要一個面對行業讀者和用戶的體育商業類媒體。
體育領域過去商業化程度并不十分突出,在我國體育更多的還是 “舉國體制”,被當做為爭取金牌而服務的一項事業。民間體育項目處于自發階段。過去的體育商業的玩家更多的是少量鞋服類企業,比如李寧、安踏、匹克這些公司,再加上門戶網站體育媒體。“連 10 億美元以上的公司都很少?!?懶熊體育 CEO 韓牧稱。而近幾年互聯網 + 體育、體育內容 IP 等等這些新領域在正逐漸涌現,“在體育領域,體育明星就可以被看作是 IP,” 比如昆侖決、鄒市明、李娜等等。
過往經驗可以看出,一個新的行業甚至產業的發展,都需有行業媒體的參與推動,報道動態,提供分析以及運營社群、對接資源。
接下來,懶熊體育的融資大部分將用于內容領域,尤其是視頻內容方面。也涉及一些服務體系搭建和團隊人力資源。
懶熊體育的創始團隊具有豐富的體育媒體經驗,CEO韓牧曾擔任界面體育商業頻道總監,聯合創始人黎雙富曾任新浪駐美NBA記者,另外兩位合伙人劉溪若和李彬來自新京報和創業家,目前團隊約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