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風口浪尖的牛電科技,最新獲得3000萬美元A+輪融資,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關注點不在于融資額,而是這一消息對牛電科技來說太及時——就在數天前,牛點科技CEO李一男深陷交易內幕被調查,給形勢大好的牛電陡增了許多變數。
作為李一男“最后一次創業”,牛電科技從一開始就打上了濃郁的“李一男”個人烙印,也由此帶來很多的光環,但這亦成為牛電頭上的雙刃劍。在李一男出了重大變故之后,牛電的命運似乎已不由自己掌握。
然后,令人沒想到的是,沒有李一男的牛電依然能夠保持良好運轉,并得到投資者的大力支持,這個結果對各方來說,不得不說是一件幸事。
此事難得,看點有二:
根據一般融資速度,此刻宣布的融資消息,應該在李一男出事前后(或更早之前)就已談妥。遇變不改,實屬難得。江湖上,談好再毀約的事情并不少見。因此從融資消息背后,可以看到投資人的堅定態度,亦給市場及各方充分傳達了信心。對于此刻的牛電科技來說,則是最給力的支持。
反過來,機構用實際行動,為自己做了最好的品牌背書——和創業者堅定的在一起,創造更大價值。這樣的機構無論何時何地,都值得創業公司所信賴。
當然,投資人堅定信心的另一面,是對牛電公司價值、核心團隊的持續看好。這也為“早期投資機構不僅看賽道、更要看團隊”做了一個很好的注解。
樹倒猢猻散。實際上,因為領導人變故改變企業大好前程的敗局比比皆是。而在重大變故面前,牛電核心團隊在穩定軍心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并將“李一男”標簽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保障了公司的良好運營,這一操盤能力值得當下很多年輕創業者學習——無疑,這是投資機構最大的信心來源。
去年,小牛電動車發布,筆者在現場觀看了全程,牛電幾個關鍵團隊表現出色。此后,小牛電動車首戰創下了6200千萬的眾籌佳績,其粉絲運營亦玩的有聲有色,一切都在朝著積極方向發展。雖然此后發生了不能按時交付、傳統廠商倒戈、產品細節曝出質量問題等插曲,但小牛電動車還是以過硬的產品和高性價比,得到市場的認可。
此番磨難不死,相信牛電科技能很好應對各種挑戰,闖出一條路。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達叔,系思達派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