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各位創業者談一談市場方面的話題。
就我在創業領域多年的觀察來看,在市場方面,大多數創業者幾乎都是混沌的。而且,由于創業時期各種混亂,也給了創業者逃脫的理由——他們幾乎很少對自身企業形象進行全面細致的梳理,在市場方面,也往往給個KPI了事。
如果遇到對市場重視的創業者,他們還會把他們看到的各種市場奇跡轉發到群里:有的創業者會拿出來咪蒙公號的百萬閱讀量,要求自己的運營完成;也有人覺得打造一個Papi醬輕而易舉;還有的人以為做好產品賣不出去就是銷售部門的問題……可是無論做了多少努力,業務還是很難做起來,為什么?
當然,確有可能是市場部門執行存在問題。但是,更有可能是創業企業自己的內在修煉不夠。咪蒙的百萬閱讀量背后是什么?十年磨一劍的文字訓練、個人真性情(以及時代對真性情的需求)、此前在微博等渠道積累的海量粉絲??雌饋砻總€字你都認得,不意味著你也能做出這樣的文章——尤其是,文章的背后,其實是人性;人性的背后,是你塑造出來的形象。
無論是運營、還是銷售,無論是品牌還是公關,弄清楚自己是誰,才能厚積薄發。郭靖有郭靖的笑點,周伯通有周伯通的笑點,杜蕾斯有杜蕾斯的笑點,如果你的形象清晰、刻畫簡要準確,內涵豐富有愛,那么再做市場的時候,才會創意百出。因為只有你知道了你是誰,你才能夠告訴別人你是誰;你有了自己的形象,你才能找到你在市場的位置。
你自己都不清楚你是誰,卻想在品牌上像張三豐,銷售上像黃蓉,運營上像咪蒙……我想問一句:怎么可能?
如果沒有企業的整體形象,就沒有愿景,也就沒有統一的目標,最終,市場業務就變成了邊做邊看;或者“我就是要銷量”、“就是要流量”這樣的任務,總會覺得整個創業仍舊是處于“部門制”下面,各自方向不一的KPI;然后再通過無數次會議協調整合。
當然,也有的創業者自己上陣,奉獻創業干貨。確實有一些閱讀量很大,而且也獲得了投資人的注意,但是回過頭來,用戶對此并沒有增加對品牌的認知,為什么?方向不對啊。如果有一天迪士尼看到什么熱就演什么,變成一鍋大雜燴的話,你還會喜歡嗎?但是,創業者自己為什么卻會覺得,只要市場能起來,形象啥的都不重要呢?
總小編認為,對于創業者而言,塑造企業形象,應該是創業者在創業前,最先想透徹的事。如果沒有想清楚,現在應該立刻補課。因為只有塑造了企業形象,創業者才能確定自己要變成什么樣的人,往哪個方向去努力;才能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樣的合伙人和團隊,怎樣把形象飽滿和清晰起來;才能圍繞這個點做深做透,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最后,才是以小鮮肉或霸道總裁的形象出現,然后讓別人與你共鳴,最終認可你的品牌。
喬布斯在創建蘋果后不久,就找到了當時就已經大牛的麥肯納,死纏爛打讓其成為蘋果的顧問,然后全力打造蘋果品牌。蘋果現在蜚聲天下,它的根基在當時就已經打好了,40年來,蘋果起起落落,但是內在文化和外在品牌始終如一。可見市場在喬布斯眼中的重要性。
在我看來,市場問題最根本的原因,還在創業者自己。創業者在創業的過程中,會無數倍的放大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創業者必須改掉自己的問題(如果你看到那些認為“自己沒有問題”、或者“自己有問題是正常的”的創業者,就可以洗洗睡了),必須警惕自己的任何細小的問題變成公司的DNA,最后影響企業活下去——更不用提長大了。
對于創業者而言,必須你自己去把握和掌舵前進的方向,并承擔所有的結果。你自己犯錯了,沒有人會不顧一切阻止你;你去詢問朋友們的看法,也永遠得到的是“好好好”;你想逃避創業的修煉,也沒有人會在意——一切似乎都很好——除了市場會給你投出反對票。
綜上所述,我認為,有沒有從一開始就把“市場”前置,那么,嚴格的意義上來講,就不是“創業”,而只是在“做生意”。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創小二,聯系方式:lizhigang@startup-partn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