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1月時,瓜子CEO楊浩涌表示,二手車電商C2C的戰爭將在12月底終結。這話放出去后,車易拍CEO楊雪劍隔空叫板楊浩涌,表示無法接受如此輕妄的態度。
與楊浩涌的強勢和處處樹敵不同,李健和他的團隊并未理會外界的噪音以及競爭對手的惡意抹黑。在拿到C輪融資后,人人車有條不紊的按計劃進行,在2015年11月初簽下黃渤作為代言人,在全國各大媒體和渠道進行廣告投放。
在此之前,瓜子已經豪擲2億鋪天蓋地的打廣告。楊浩涌更是多次公開表示,不能養虎為患,作為copy人人車模式的后來者,意欲靠重金砸廣告轟炸對人人車進行壓制,從而對人人車彎道超車。
對楊浩涌而言,他迫切的需要一場勝利,再度回歸互聯網耀眼的聚光燈下。趕集與58合并之初,曾設雙CEO制度,其實無論是誰都心知肚明這是給楊浩涌臺階下,作為一個互聯網老兵,應得到競爭對手的基本尊重。
然而趕集多次上市未果,最終被迫賣身于競爭對手始終是楊浩涌心中的一個痛。從個人來講,楊浩涌已經是人生贏家,但從事業來講,楊浩涌只能選擇重新開始,與自己的后輩同臺競技。
只是不再年輕的楊浩涌這次走的卻太著急,用力過猛,犯了本不應該在他這個年紀犯的錯。在瓜子的廣告轟炸下,人人車不僅守住陣地,反而月交易量增長了7倍,超出了投資方預期。楊浩涌的“二手車電商C2C的戰爭將在12月底終結”成為一個行業笑話。
最重要的是人人車僅憑7000萬的廣告預算便獲得瓜子2億投入的曝光量,無論在轉化量還是成交量上都遠超瓜子,讓人不得不懷疑,當初楊浩涌堅持不找代言人是否又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王利芬:這是一家幾乎沒走過彎路的創業企業
2015年時,王利芬曾專門來人人車考察,得出一個結論是:人人車是極少見的幾乎沒有走過任何彎路的一家創業企業。
在2014年4月,當李健和3個小伙伴在上地一家小辦公室里宣布人人車成立時,楊浩涌那邊正和58同城進行兇猛的廣告大戰,表面的風光背后卻是連年的虧損以及投資者的信心動搖,最終支撐不下去的趕集只能選擇對對手合并。
而率先采用C2C模式的人人車卻一路飛奔,憑借對市場超前的預判,獲得市場和資本的認可,短短兩年時間內,獲得4輪融資,從幾個人、一間辦公室發展到2000多員工的規模,遍布全國30多個重點城市,成為二手車行業的領跑者。
在騰訊投資總監夏堯看來,人人車這種模式就跟中國跨過了傳統零售業升級階段、直接進入到電商時代類似。二手車交易也可直接跳過經銷商,通過更輕的模式更快速地擴張。再加上這種模式本身的用戶體驗也不差,兩個條件結合在一起,二手車C2C模式的市場空間比想象得還要大。
早在2014年,當創業者們紛紛扎堆在社交、外賣這些“死海”領域時,誰會想到,在2015年二手車市場迎來爆發,并在2016年的“兩 會”中出現在李 克強總 理的政府 報告中,獲得全國上下的關注。
而從行業趨勢看,中國的二手車交易在近5年內將快速發展,交易規模最高可超過4000萬輛,交易體量超過萬億,將成就一個類似阿里巴巴、騰訊體量的巨頭公司。
沒有任何一個創業者愿意失去這個機會,但也并不是所有創業者能把握住機會。經過2015年激烈的廝殺,數十家二手車平臺紛紛倒閉,只剩下人人車、優信、瓜子等幾家。
復盤2015年的競爭,我們會發現活下來的這幾家各有所長。人人車依靠市場先機,以去中介化的互聯網C2C模式,直接面對買家和賣家,依靠口碑迅速站穩市場,獲得雷軍系、騰訊的支持。
優信則深耕二手車B2B模式,專注服務商家,獲得百度系的資本支持。而瓜子則直接copy人人車模式,雖然錯過了領先,但利用58同城、趕集的流量死里逃生,資金則主要來自楊浩涌自掏腰包。
楊浩涌:要花10億做廣告;李健:不盲目打廣告,做用戶口碑
2016年初,不僅沒有追趕上人人車,反而繼續被拉開差距的瓜子內部傳來危機。過于樂觀的瓜子以為二手車的戰爭會結束,卻沒想到一切并沒有按照之前預想的發生,失望情緒彌漫在公司內部,不久傳出幾個大區負責人離職的消息。
這種情況對楊浩涌而言已經見怪不怪,在趕集網時代,幾乎每年都有核心成員離職。僅VP級別的有鄧漫、呂英建、陳旭、陳馳、王連濤、蔣北麒、王振華、葉兵、孫仕遠、劉揚等人,更何況總監、產品負責人、區域總監……內部的軍心渙散也是趕集失敗的原因之一。
而人人車創業兩年多以來,中層以上的管理人員卻無一人流失,經常出現挖人挖不走的現象,比如平臺運營負責人范秦被多家公司給予更優厚待遇卻依然留在人人車。相對于楊浩涌的管理模式,李健選擇一種更為高明的管理模式,即:“朋友·愛”,充分信任。
在人人車上班可以不打卡,員工可以自主決定休假時間,病假不扣工資。團隊的leader可以自主決定事務的優先級,出差沒有規定,住什么酒店,坐什么車,公司一概沒有規定,唯一的規定,就是北京禁煙條例規定,不得在室內吸煙。
用李健的話來講,“你創業了,朋友好心好意拋家舍業來幫你。朋友在你這兒幫忙的時候病了,你會嫌棄他,扣他錢么?”這一切的基礎在于,無論李健還是人人車都相信并堅持“善良”,無論員工還是用戶,都當作自己的朋友,相信自己對得起朋友,朋友也對得起自己。
“既然用戶把我當朋友,我虧朋友,對得起良心嗎?”這句話成為人人車員工認可的理念,正是基于這種認可,讓用戶有了“買賣二手車,就上人人車”的口碑,無論轉化率還是成交量都遠遠領先友商,用戶自發的口碑傳播也讓人人車省了不少廣告費。
所以在2016年,當楊浩涌繼續提出要花10億繼續投放廣告時,李健卻做出不盲目打廣告戰、專注做用戶口碑的決定。自2016年春節起,對比瓜子二手車高達2億元以上的激進的廣告投放策略,人人車并未跟進。
究其原因,一是人人車的廣告效率更高,以春節為例,人人車僅用了瓜子1/7的預算,就取得了其70%以上的效果;二是,廣告并不是人人車獲取流量的主要來源,口碑才是。隨著廣告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同時口碑效應充分發揮,人人車的流量-成交轉化已形成穩定健康的循環,多個城市已經實現盈利。
在李健看來,C2C模式的根本不在廣告,廣告只是一種宣傳方式;根本在于如何調動用戶的口碑。瓜子花的廣告費更多的是替二手車整個行業鋪路,從這方面講,李健應該感謝楊浩涌。
李健的底氣在于,首先人人車在競爭中處于領先的地位,業務增長迅速,2015年底月交易已經突破1萬輛,而預計3月份能突破1萬5千輛,年底月交易量提升到3萬-5萬輛。
其次,隨著人人車業務量和規模的日益壯大,從二手車買賣到汽車保養、金融服務等新業務的不斷開展,收入和支出上日趨打平,并在今年盈利,實現良性循環。而瓜子不計后果,巨額的廣告投入、過大的團隊規模只會加深虧損,重走趕集的老路,還不如把錢拿出來切切實實的提升用戶的服務。
二手車是一個充滿潛力并巨大的市場,但是新興的市場往往會出現各種規則漏洞和惡意競爭。3·15期間瓜子二手車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應該讓創業者們反省,創業的目的是什么?是在共同努力下建立合理健康的市場,讓用戶買到放心車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價值,還是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而不顧過程的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