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一夜暴富的神話又在幣圈熱傳,虛擬貨幣又一次火了起來。與此同時,針對虛擬貨幣的整頓也又一次拉開了帷幕。
據《證券時報》報道,1月17日,央行營業管理部發布《關于開展為非法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支付服務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轄內各法人支付機構自文件發布之日起在本單位及分支機構開展自查整改工作,嚴禁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服務,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支付通道用于虛擬貨幣交易。各單位應于1月20日將自查情況、已采取措施等上報營業管理部,此次監管力度之大,決心之重,將全力打擊ICO等非法集資行為,避免公眾財產受到損失。
據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主流虛擬貨幣交易方式為場外點對點交易,即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只提供交易基本信息和點對點交易的基本架構,并不提供或對接支付渠道。
除了切斷支付通道外,虛擬貨幣還被列為網絡傳銷,由于非法莊家不斷的拉高拋出,做空收割直接侵害幾十萬受害者,并目前有很多非法交易所,ICO項目方集體跑路的狀況,并對于近期成立的3點鐘區塊鏈群將受到全面監管,監控一經發現非法撿財行為相關部門必深究,各別領域知名人士請自重。
據澎湃新聞報道,從1月17日召開的全國公安機關、工商部門網絡傳銷違法犯罪活動聯合整治工作部署會上獲悉,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決定重點對以“虛擬貨幣”、“投資理財”等為幌子的網絡傳銷違法犯罪活動開展聯合整治,同時,對于網絡傳銷組織的核心成員、骨干分子、“職業化”參與人以及協助轉移資金、提供網站設計和維護的違法犯罪人員,依法嚴肅查處。
“這意味著,虛擬貨幣已經定性為傳銷,非法集資,傳銷是非法,就是炒幣組織者是犯罪行為。為幣安、火幣、gate.io、ZB這樣的交易平臺提供網站設計的開發人員也被定性為違法犯罪,這還是比較狠的,本次”一位混跡在幣圈的程序員向新聞媒體表示,“雖然之前很多平臺把服務器和公司搬到海外了,但是部分程序員還是在國內的。”
七部委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對首次代幣發行(ICO)做出了“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的定性,并宣布了取締的決定。但是,虛擬貨幣并沒有就此銷聲匿跡。國內比特幣交易仍能選擇中國原交易網站的海外版或者海外其他交易網進行交易。換上“馬甲”后,利用更隱蔽、更瘋狂的場外交易繼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進場追逐。ICO又有重新抬頭的趨勢。
1月12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關于防范變相ICO活動的風險提示》,呼吁“對于IMO模式以及各類通過部署境外服務器繼續面向境內居民開辦ICO及‘虛擬貨幣’交易場所服務,發現涉及非法金融活動的,可向有關監管機關或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舉報,對其中涉嫌違法犯罪的,可向公安機關報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員應加強自律,抵制非法金融活動,不參與任何涉及ICO或炒作“虛擬貨幣”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