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兩年,包括設備商、制造商、互聯網和公司在內的各大廠商在智能硬件領域都有所動作。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除了市場前景廣闊之外,智能硬件市場極有可能成為繼移動互聯網后下一個入口的新興行業。
那么,該如何在智能硬件領域創業呢?
智能硬件創業中企業的發展現狀、發展前景包括如何發展,這些都需要創始人考慮的很清楚。
如果行業的發展方向判斷錯誤,對于企業影響非常大,很多創業公司可能直接就失敗了。就連大公司也很難以承受,比如諾基亞的塞班系統。2007年的時候塞班系統是是智能手機的第一大操作系統,iPhone第一代剛推出不久(2007年6月29日正式發售),Android也剛剛萌芽(Android?1.0?beta發布于2007年11月5日)。塞班當時的技術方向就選錯了。他們想繼續追求省電,把技術做到極致,而同期的iPhone的iOS和Android關注的方向是優化APP等應用的開發等,這已經嚴重偏離行業的發展方向了,塞班對自己發展的定位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最終難逃覆滅的結局。諾基亞塞班的失敗也給我們警示:正確判斷行業的發展方向對智能硬件創業是非常重要的。
判斷產品是否對客戶有實際價值的其中一個黃金標準:健康度的標準。
一個產品是否真的補充了人的能力,解決了人類的真實需求,或者解放了人從繁重的工作等任務中出來,讓人們更多的去回歸自然和生活等,是衡量一個產品對客戶是否有用的標準。
想想未來的社會應該是個什么樣的?然后再決定自己的產品應該是屬于什么領域的、什么樣的。
每一個初創企業一定要找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來確定公司在行業分工中的定位。比如很多公司的技術研發能力非常強,但是在產品UI設計,消費者市場推?廣相對較弱。那么這個公司可以做一個技術方案提供商,多花時間在自己的核心技術積累,然后提供好應用的接口和標準,找到行業中面向消費者應用的企業,一起來培育市場。
國外過去在這個方向做的很好,很多公司都是這樣起來的。比如老牌一點的intel,微軟等,也比如現在的ARM等公司。而且我們相信,未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在技術方向一定也有更多積累,發展成為技術提供商。
商務拓展很重要,尤其對于2B的技術起家公司,商務拓展很重要。
首先,在創業的開端,技術公司還是要有專門的人負責商務開拓的,盡量是合伙人級別的專門負責。
然后,在商務開通的過程中,市場宣傳,PR還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市場PR潛在的合作伙伴有可能就會關注到該公司的技術。主要的創業媒體、行業媒體、創業大賽等還是要去參加的。做PR的時候,有個比較通常的做法,在百度或者谷歌搜索引擎中搜索自己的公司名/產品名,關注第一面顯示的內容,然后再搜?對標的行業巨頭,看下他們第一面的內容,從中找出自己和別人的差距,然后去努力。
最后,商務拓展,一定要記得“擒賊先擒王”,現在已經過了找業務員喝酒吃飯的年代。直接和有決策的負責人溝通,從談判的效果和效率來說,都是最優的。
智能硬件公司的供應鏈中最關鍵的是成本控制,不建議公司在開始的階段通過選擇便宜的原材料等方式來控制成本,會影響產品的質量。
節約成本可以從選擇靠譜的供應商開始,簡少不斷返工而造成的浪費。另外,對于消費級的產品,產品的第一代產品的第一個版本盡量選擇好的原材料,保證質量和口碑。在產品的后續版本中,可以選擇稍微便宜一點的原材料(當然也要品質過關),可以部分的節約一些成本。
核心的技術是無法通過專利來保護的,專利只能保護一些相對簡單、容易學習的技術等。因為在專利申請的過程本身就是需要申請者提供專利的具體技術細節的。重要的技術壁壘,是企業在長期的解決行業一個一個實際問題而積累的工程技術壁壘。比如百度的搜索技術,核心算法可能相對來說,新公司或者顛覆者可能能?做出來更優的方案。但那個是實驗室的標準,在解決實際的應用,還有很多細節需要解決,這個是短期內無法超越的。另外,創業公司也需要注意好內部控制,避免?全部的核心技術,代碼和文檔過于集中存放。不同人員需要有不同的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