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社會的演變進程中,會經歷不同的帝國形態。這里說的帝國,不是指羅馬帝國、大秦帝國這類按疆域來定義的帝國。而是指某種力量主導著人類社會關系,從而定義出不同的帝國形態。
現階段,人類社會是處在資本帝國時代,并且正在朝著數字帝國時代過渡。我們常說的資本主義社會,其實并不能準確表達人類社會形態,就如中國二千年的封建社會,從秦統一六國之后,封建制就已經不存在了,而是君主專制制度。再進一步說,主導人類社會關系的是跟“天命”、“神學”相關聯的權力體系,可以稱為“君權帝國”,但不是什么封建社會。當今世界,主導人類社會關系的是資本,雖然還有很多區域采取的不是資本主義制度,但事實上沒有擺脫資本的控制,所以用“資本帝國”而不是“資本主義社會”,更能代表時下人類社會的形態。
資本帝國有多強大?我們這個星球的人,無論是生產還是生活,甚至家庭倫理、婚姻制度,可以說都是由資本來支配的。如果不是與世隔絕,比如像喜劇片《上帝也瘋狂》里住在非洲卡拉哈里地區的原始部落人,整個地球大家庭里的人,幾乎都是按資本所定的規則來進行交往的,從而構建了我們所熟悉的一切。未來,這一切都將面目全非,因為主導人類社會關系的力量已經改變了,從資本變為數字(算法),而區塊鏈是開啟數字帝國時代的鑰匙。
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取決于人與人之間協作能力的增強。智人之所以能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不是因為他們更加的身強力壯或者動作敏捷,甚至并不是因為他們個體的智商多么超群,而是因為他們較早的懂得了協作。原始人部落通過協作捕捉到更多的大型動物和采集到更多的食物,并且逐步的學會馴化一些動植物。當農業發展起來,建立了城邦,協作的范圍更擴大了。有專門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也有不需要從事農業生產的士兵,還有治理一個國家的官吏。他們之間的協作,可以保衛自己的土地和奪取更多的土地。因為人類有語言和文字,所以能夠更好的描繪愿景、加強溝通、做好分工,協作的范圍更廣、協作的效率更高。這時的人類,可以輕易的碾壓其他任何生物,就是因為其他生物,做不到智人這樣的協作。
帝國是人類社會關系的總和,如果有某種力量,能讓人類的協作范圍更廣、效率更高、程度更深,那就表現出相應的帝國形態。在農業時代,人類的主要活動是農業生產,以保證人類的繁衍。這個時期,最重要的是保證社會的穩定,有更廣闊的可耕種土地,能夠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沖擊。農業時代,實現社會穩定的方法是將每個人都置身于等級秩序之中,家庭作為最基礎的生產單元,按照等級秩序進行分工協作,可以更好的調動生產力。這樣,一個國家也就相當于一個大家庭,由大家長(君主)來安排分工協作,保證大家能夠積極生產,共同抵御自然災害和外敵入侵。所以,主導人類社會關系的就是等級秩序和權力結構,不妨稱之為“君權帝國”。
“君權帝國”里,君主的權力看似至高無上,但其背后的力量是一套系統,這與“資本帝國”里的決定性力量——資本,是類似的。“君權神授”、君主“奉天承運”發布命令,反抗者“替天行道”,在這套等級秩序中,老大是“天”。根據天意,構建起一套等級秩序和權力結構,大國小家皆是如此。只有“老大”不行,還必須有一套遵循“老大”的意思可以讓更多人進行協作的體系,這套體系就是層層分解授權、互相制衡的官僚體系,建立這套體系需要律令,也需要道德文章,最終的目的是實現穩定。
“君權帝國”的疆域很難超出陸地上彼此相連的農業區,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常遭受游牧民族的侵擾,但即便擊敗他們,也很難將其納入到王朝的版圖,除非他們轉變為農業的生產生活方式。因為構建“君權帝國”的決定性力量,是基于農業時代的特性所形成的。比如科舉制度、舉孝廉制度、“三綱五常”的道德律等,都是為了維護一個穩定的中心化的等級秩序和權力結構。“君權帝國”時代的社會信用體系,是以君主(上天的最高代理人)為中心,越靠近這個中心,信用等級越高,像科舉制度就是讓庶人進入到等級秩序和權力機構中,以保持這套系統的流動性,進而增加穩定性。
注意!這里談到了“社會信用體系”。前面已經提到,人類文明的進步取決于人與人之間協作能力的增強。在農業時代,人類協作的目的是抵御自然災害,希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權力依托于土地,占有更多的可耕種土地,也代表更大的權力,協作也是基于土地產權之上的。所以,那時的社會信用體系,是以君權為中心的金字塔型的結構,“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君王的信用等級最高,然后是維護君權的官僚體系,再下面是族長和豪紳,底層的是農民,而失地的流民是信用等級最差的。顯然,這樣的社會信用體系是當今社會難以接受的,一些跨國公司富可敵國,他們占據的土地很少,有些高科技人士沒有屬于自己的土地,但他們在社會信用體系中卻處在上游。盡管“君權帝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在現代人看來不可思議,卻是農業社會下發揮最大生產力、擴大社會經濟財富的最佳體系。那時候人的信用是依托于土地的,決定信用高低的力量是自上而下所賦予的、所分配的。
到了工業社會,“君權帝國”開始向“資本帝國”過渡。“資本帝國”下,人類社會關系又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形態,人類協作的范圍和深度都加大了,也就變得比農業社會更有力量了。在資本帝國形成之初,古登堡的金屬活字印刷術和復試記賬法的廣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古登堡的發明引發了一場媒介革命,它讓印刷品變得非常便宜,這不僅讓知識的傳播和積累更便捷,還助推了宗教改革。從此,人和神之間的對話不必再通過神職人員,人人可以解讀圣經,并且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來取悅上帝。
可以看到,媒介(信息)革命完全改變了社會信用結構,跟“天命”和“神學”相關聯的權力體系瓦解了。既然“上天”不再需要代理人——每個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天”對話,那么君權就沒有存在的意義。發生這樣的改變,也是因為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后,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無力感在弱化,“人”的地位在上升,所謂的“君權神授”不存在了,“上帝也死了”。這樣,以君權為中心,自上而下一層層的來賦予信用等級、為個體的信用做出評定,是不會令人信服的。
更何況,當人們發現以君權為中心的社會信用結構解體后,人類可以更廣泛和緊密的協作了,而主導人類社會關系的力量變成了“資本”。復式記賬法的發明,其實就是給掌握資本的人進行確權。而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也廣泛的采用契約和協議,這同樣歸功于印刷術的發明。“資本帝國”的社會信用結構不存在君權這個中心,而是誰掌握的資本越多,誰就有更高的信用級別。資本帝國的控制的疆域要遠大于君權帝國,前面說過,君權帝國的疆域是很難超越某一大陸板塊的農業區的,即便是通過武力征服建立起遼闊的版圖,也會因為治理能力的不足而土崩瓦解。資本帝國就完全不同了,它的疆域覆蓋全球,除非像前面提到的非洲卡拉哈里地區的部落那樣長時間與世隔絕、滿足于自給自足的生產生活方式,否則都無法逃離資本帝國的控制,即便是兩個敵對的國家也在資本帝國的同一屋檐下。
資本帝國下的人類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強大。因為可以全球協作,所以在資本帝國時代,大范圍饑荒的現象在逐漸的消除,人類不再靠天吃飯,生物技術的發展,讓糧食生產足夠養活全人類,而且可以通過貿易彌補地區間的不平衡。因為可以全球協作,全球頂尖的頭腦能夠在一起交流,所以人類將探索的疆域延展到了外太空。也許你會說人類的強大是因為科技進步,但是如果沒有資本的推動,科技創新不會有足夠的激勵,也不可能將科技成果進行更廣泛的應用并轉化為生產力。資本帝國下產生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和現代金融體系,以及跨國公司、全球資本市場,讓人類的協作通過資本的紐帶連接得更廣也更加的緊密。當去除掉君權這個信用中心,人們實現階層躍升和信用等級提升,不再是靠近政治權利中心這一條路,而是在市場上盡可能多的掌握資本,或者具有專業能力而受到資本的青睞。
社會信用結構和人類協作關系的改變,并不是輕易能夠切身感受到的,但資本帝國下人們生活方式與君權帝國下截然不同,想必我們都會感同身受。資本帝國下,女性因為越來越多的參與到專職工作中而地位逐漸提高,傳統的家庭等級秩序在解體,一夫一妻多妾的家庭結構被一夫一妻制取代。因為知識的快速更新和社會變化加快,長輩的威權地位不再存在,有時會向后輩學習。人們的工作節奏也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時令節氣對生產生活影響也變得微乎其微。穩定與平衡不再是向往的狀態,改變和創新才是。所有這一切,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說習以為常,但和之前的君權帝國已經完全不同,而到未來的數字帝國,我們熟悉的這一切,也將徹頭徹尾的改變。
資本帝國相比于君權帝國,文明程度大大進步,人類的力量也更強大了。但資本帝國的弊端也愈發顯現出來,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資本壟斷所帶來的馬太效應,也就是占有的資本越多,越容易獲得資本,資本越來越集中,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用資本來衡量信用變得非常不公平。而且,資本增值的速度要快于勞動力創造財富的速度,如果說以前是資本雇傭勞動力,那現在可稱得上是資本奴役勞動力了,人的勞動價值越來越低。資本帝國的弊端,還在于資本永遠有增值的需要,所以必須創造出一個消費型社會,刺激人們的欲望,這也導致能源的巨大消耗以及環境污染愈發嚴重。再有就是在資本的驅動下形成的消費型社會,讓生產者必須服從資本的規則,所謂的要遵循市場需求其實扼殺了文化的多元性,也滿足不了每個人真實的個性化需求。
互聯網的發展,將推動人類社會進入到數字帝國時代,對資本帝國的種種弊端進行糾正,當然現在僅是開始,而區塊鏈將是開啟數字帝國時代的鑰匙。數字帝國相比于君權帝國和資本帝國,所統治的疆域更廣博,不僅包括現實世界,也包括虛擬世界。
在數字帝國中,主導人類社會關系的不是資本,而是數字(算法)。當前,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都是掌握著大量數據的互聯網平臺公司,這是因為數據是未來最重要的資源。數字帝國的社會信用結構,不是誰掌握更多的資本誰的信用等級高,而是誰掌握的數字資產越多誰的信用等級更高。這是因為,在君權帝國時代,君權主導著人類社會關系,并且層層分解授權;在資本帝國時代,資本主導著人類社會關系,彼此競爭合作;而到了數字帝國時代,數字(算法)主導著人類社會關系,互相開放共享。
具體該怎么理解呢?想想我們熟悉的世界,一個人開了公司,掌握了資本,然后雇傭員工,創造利潤,上繳稅收。公司之間相互合作,又互相競爭,擴大自身的資產規模。這就是資本帝國下的人類社會關系。在這套關系體系中,包括投資者與經營者,管理者與員工,公司與消費者等各種關系,你會發現,以資本為紐帶構建起的這些關系并不能讓人們之間的協作產生最大效應,因為其不夠公平,也不夠透明。對于中小投資者(比如散戶股民),他們真的能影響到公司決策嗎?對于公司員工,他們的貢獻真的與獲得的報酬是對等的嗎?對于消費者,他們享受到滿足其真實并具有個性化需求的產品和服務了嗎?但是,到了數字帝國時代,因為有了互聯網,更準確的說,有了區塊鏈(也可以稱為價值互聯網),可以發行和交易Token(通證),人類社會在協作中產生了更大的效應,而且是真正公平、透明的協作。
無論是君權帝國、資本帝國還是數字帝國,決定一個人信用等級水平是他(她)能夠讓人類進行協作的能力,只不過在君權帝國里是通過君主所賦予的權力,在資本帝國里是通過資本,而在數字帝國里是通過數字(算法)。前面已經說過,不同的帝國形態有著不同的社會信用結構,盡管之前決定社會信用結構和主導人類社會關系的力量,在如今看來太落伍了,甚至已經成為阻擋社會進步的力量,但在當時卻是適合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的生產方式的。那么,數字(算法)是怎樣主導人類社會關系和決定社會信用結構的呢?數字帝國時代,誰的信用等級更高呢?
在區塊鏈上,可以構建人類社會更緊密更有彈性的協作方式,比起股份有限公司更加公平和透明,所以數字(算法)就取代資本成為決定性力量。比如你構建一個數字版權社區,那么你可以設計一種token機制,通過token升值將規模化帶來的收益分享給早期參與者。也就是可能素不相識的人,為了創作出更多的數字版權而共同努力。Token作為一種權證,讓用戶從單純的“消費者”變成“投資消費者”,與社區形成利益共同體,從而構建出一個良好的生態組織。
可以看到,在數字帝國時代,原本人類社會協作的紐帶——資本,已經讓位給了token。通過區塊鏈進行ICO,在token上給社區里所有參與者確權,這可以打造出更加緊密、公開與透明的生態。而且社區里的成員,應該是消費者和投資者一體的,甚至還是個生產者。與用token做紐帶連接起來的社區相比,股份有限公司就弱爆了。股份公司往往需要固定的辦公場所,匯聚局限于某一區域的人才,最關鍵的是這些人缺乏真正的利益捆綁而難以志同道合。而token凝聚起來的社區,不存在中小投資者利益被大股東侵害的情況,生產者(公司員工)也不會陷入無休止的政治斗爭而讓其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消費者不會得到千篇一律的產品而無法滿足自己個性化的需求。因為有了區塊鏈技術,人類找到了比資本帝國時代更好的協作方式,所以說,區塊鏈是開啟數字帝國時代的鑰匙。
那么,數字帝國時代的社會信用結構也很清晰了,擁有越多數字資產的人,信用等級就越高。而且信用等級的躍升,不是靠君權賦予的,不需要“學好文武藝賣給帝王家”,也不是委身于資本,一味的追求資本回報而失去初心失去喜好,而是在與他人的分享協作中,從自己的辛勤勞動中,收獲更多的數字資產,并且不會再有被剝奪感。
從歷史來看,社會經濟財富大體可以分為三類:實體性資產、權益性資產和數字資產。在農業社會,社會財富不是由資本創造的,人們主要擁有的是實體性資產;到了工業社會,社會經濟財富主要是由資本創造的,權益性資產的增長速度更快;而到了信息社會,數字資產將成為最主要的資產形式。數字資產包括你的行為數據、人脈網絡、知識產權等,這些資產很難用傳統的方法計量,而公開、可信、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恰恰適合給數字資產確權。所以,在數字帝國時代,你要想擁有更高的信用等級,那么就去組建一個富有價值的社區,去發行token,或者作為投資者(可能也是生產者和消費者)參與到一個有價值社區的構建中。這樣,你的勞動、你的技能、你的資源,就可以在區塊鏈上、在不同的社區里得到確權,你的信用等級也越高。
或許你還是不能理解,你習慣于認為掌控更多的資產,越有“錢”的人信用等級越高。但是,這個“錢”要劃上引號了,因為你習慣的“錢”只是法幣而已。在未來的數字帝國時代,token(通證或代幣)來為你確權,你擁有越多,在各個社區里的價值就越大,這本就可以滿足你的衣食住行,而且獲得更高品質的生活。記住,未來的貨幣是非國家化的,法幣只不過是人類社會貨幣體系中微不足道的一員。
區塊鏈開啟的數字帝國解決了資本帝國的那些弊端。比如資本增值的速度遠大于勞動力創造財富的速度,資本越來越集中、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現象,在數字帝國中,勞動力的價值能夠經過token的確權而真正的展現出來,“人”的價值得以凸顯。再比如能源的消耗巨大以及環境的日益惡化現象,在數字帝國中,通過有價值的社區的構建,通過更高效的協作,能夠減少生產中的浪費,扭轉消費型社會的膨脹,也能更好的滿足個性化的需求。
數字帝國時代可以解決資本帝國中的一些弊端,但由數字(算法)所統治的世界,人的信息就完全呈現在區塊鏈上,人在獲得數字資產的同時,也變得更加“透明”,人在某種意義上已經具化為一堆數字。這時,由機器來主導這個世界可能比人來管理更高效,所以說,數字帝國可能是人類社會最后的帝國形態。
2020-06-10 紅包助手發布了 《無人貨架發明者蔣海炳:領蛙被賣便利蜂我并不知情!是資本毀了這個賽道!》的文章
2020-02-25 紅包助手獲得了抖音快手藍V認證&幫開5G直播帶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