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的ICO項目都是騙錢的,是泡沫,這一點大家有共識,問題來了,那誰才是剩下的1%?當我搜索EOS、ipfs(FileCoin)、IOTA幾個項目在github上的代碼和進度,覺得貌似還是在認真干活的,但,我怎么也想不出用他們作為新的基礎設施構造的應用能夠比現在的好多少,好在哪里?
吊詭的是,即使這幾個貌似靠譜的項目,他們也發幣,這就尷尬了,難道他們也毫無價值,是在騙錢?當臟水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最讓人困惑。
2、幣這個東西,對人沖擊太大了,你說它到底是個啥呢?是貨幣,不對,你見過哪個貨幣昨天還買一套別墅,今天就只能買一個雞蛋;是商品,不對,商品背后的價值是清晰的、穩定的;是某種代金券,不對,它能兌換什么權益啊;是股權,這個最相似,但咱們也沒見過如此繞開監管、自由隨意掛牌流動的證券啊,而且莊家如此集中控盤,可以將價格玩弄于股掌之上,匪夷所思;是債券,嗯,這個其實比較貼切,比如迅雷發的鏈克,不就是對共享存儲帶寬者發的債嗎?但也不對,債券可以流動,價格可以浮動,但終究是要償還的,我就不知道迅雷你發的鏈克按照合約10年后起碼增值1024倍,到時候迅雷你怎么還得起,或者你得讓用戶下多少大片才能兌付完啊,不懂,困惑。
也許是善良,抑或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最終,我對幣的理解只能是--賭場的籌碼:有的人(韭菜們)拿法幣兌籌碼下場賭博,有的人(ICO Owner)自己造籌碼出老千上桌,有的人(礦工)用資源(算力、電力)換點籌碼下場開賭。
3、區塊鏈在金融、政務、公共事業、物聯網等行業的應用場景和切入點以及價值提升是清晰的,尤其是私鏈和聯盟鏈的模式,但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個外包技術公司的活,犯得著這多么文人激動商人行動創業者蠢蠢欲動嗎?問題來了,那些與生俱來和token血肉模糊粘連在一起的公鏈們怎么辦?需要嗎,不需要嗎;有價值嗎,沒有價值嗎,價值在哪里?
4、錢包,交易所,行情軟件,投資者社區、評級機構、量化對沖、智能投顧,這又是一個流派,同樣讓我困惑。核心是交易所。好吧,你現在千幣齊飛,萬幣排隊,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象,你牛,你躺賺好了。等到泡沫出盡一地雞毛剩下三五個勉強不死的token在那兒杵著,莊家賺錢走人了,韭菜傷心離開了,你還有啥好炒作的有啥好交易的。
5、那礦機、礦池、ASIC芯片咱們還說嗎?說起來都是一把辛酸淚,老同志們把啤酒都喝掉了,剩下苦哈哈的新同志們還在那里杠桿買礦機貸款交電費,一顆忐忑的心整天攪拌著泡沫夢想能解渴。
ETH推動BTC,各種ICO推動ETH,整個一個擊鼓傳花,君不見其余公鏈上的coin不溫不火token有氣無力,都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生造故事給ETH打工,給BTC打工。聽說有人立志在如此是非之地正義感爆棚地從事還原區塊鏈技術本質、推動良幣驅逐劣幣的偉大事業。難得。辛苦您了。
6、觀眾操著導演的心,演員干著編劇的活。關于區塊鏈的困惑很多,也許解惑的唯一方式就是,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