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到2016年初,短短幾個月的時間,PAPI醬火的一塌糊涂,誰也搞不清楚她是怎么火起來的,但是這不妨礙我們粗暴的得出幾個結論:第一,短視頻風口已經吹起;第二,內涵型網紅將成為一種趨勢;第三,網紅經濟的春天已經到了。

在逍遙子烏鎮提出網紅經濟這個詞之前,網紅是一種現象,是王思聰和羅志祥等藝人們的女朋友,是微博上一堆一堆的自拍女郎,而在papi醬之后,網紅終于成為了一類經濟,全世界忽然張嘴必言網紅經濟了,然而這一幕卻總讓我覺得似曾相似。
那些年被我們遺忘的網絡寫手們
曾幾何時我們經??吹竭@樣的新聞,他們講述,這個世界上有一群人,他們坐在家里僅憑一支筆、一個鍵盤,便創造了月入萬元甚至是百萬的神話,他們叫網絡寫手。唐家三少、天蠶土豆、西紅柿、月關以及南派三叔等等,他們被網文界稱之為大神。
在這些大神當中南派三叔創造了后來被稱之為超級IP的《盜墓筆記》一書,超級IP這個詞也因為這本書而火了起來,從某種程度上引爆了IP這個詞。其他的大神們,出書、改編漫畫以及出賣游戲版權等等,一個個活得都風聲水起,引得大批大批的后來者扎入了網文界。
在吳文輝團隊出走起點中文網之前,在盛大“網絡迪斯尼”還未夢碎的時候,在閱文集團全面收購盛大文學以前,僅盛大文學旗下,就擁有160萬網絡寫手,而其中能夠稱之為大神者卻是寥寥,月入百萬級不過數人而已。在這些風光的大神背后,無數的寫手們擠在狹窄獨木橋上,做著一本“封神”的美夢。
在那些少數派大神風光的背后,網文寫手的生存狀況堪憂,新人們夢想著與網站簽約,以為那樣就離“封神”之日不遠。他們每天努力的寫稿、加群、刷群、求轉發以及求分享,他們互相抱團在一起,在各自的推薦榜上推對方的書,他們在評論區里互相刷來刷求寫評論,他們每個人手上都有幾十上百個網文群,每天花在推廣上的時間遠遠超過寫稿的時間。
然后中間有些人一不留神就簽約了,但是卻發現現實遠比他們想像的殘酷,很多簽約作者每個月在保證不斷更的情況下,每個月僅僅能夠拿到幾百元的全本獎,沒有海量的讀者打賞的他們連溫飽都是問題。他們每天勤勤懇懇的寫稿,接到各家小編的邀請,到各個寫作平臺上去發稿,他們餓著肚子等著“封神”之日的到來,最后卻僅僅是成為了大神背后的浮尸。
于是在后來的后來,有一些寫手,成為了網文界的“槍手”,他們把自己辛辛苦苦寫出來但是沒人看的書稿,以二十萬到三十萬字左右為單位賣給了一些“槍手公司”,然而得到的回報卻不過500元左右。網絡寫手的郵箱里經常會收到各種收廢稿的郵件,這樣的廢稿市場價格低到令人發指,然而很多出不了頭的寫手們卻也只能無奈接受。
一支筆、一部手機和一臺電腦的誘惑
最早的最早。那時還是PC互聯網的時代,傳統電商正當年,我們經常可以收到一件奇怪而又富有誘惑力的郵件。那些郵件告訴我們,只要一臺電腦,你就可以在家輕輕松松賺錢,創業零成本的時代已經到來。這樣的內容在郵箱里、在QQ群里、在天涯、在貓撲,在各種各種的BBS里隨處可見。
他們說80年代擺個地攤就能賺錢,可是很多人不信;他們說90年代買支股票就能賺錢,可是很多人不信;他們說20世紀開個網店就能賺錢,可是很多人不信;當年很多人認為馬云是個騙子,現在這些人連后悔的機會都沒有了。
他們總是苦口婆心的告訴我們,只要一部手機、只要一臺電腦,你就可以在家輕輕松松創業致富,只要一部、只要一臺,不是998也不是988。后來這一套說辭在微商的圈子里改了,輕輕松松變成了勤勤懇懇,正如當年那些網絡寫手們一樣。
在房價、人力、物價以及各種創業成本壓得讓每個人喘不過氣來的時候,對于普通人來說創業最大的痛點,是成本,零成本、去中介、打破中間層,這些詞總是能誘惑到很多人,更何況這成本僅剩下了一部手機或者一臺電腦。
然而所有人又都忘了一件事情,互聯網或許能夠零成本,但是并不代表零門檻,你哪怕擺個地攤幾百塊錢的成本,你也得挑個地段號還不容易被城管趕的地方;你炒股你零成本但是你得有價值投資的基礎;你就是做微商零成本,你也得知道怎么獲取流量和用戶;做個自媒體內容創業,你最起碼要對某一個行業有深度的了解;有形的成本可以被互聯網打掉,無形的門檻卻依然存在。
無論是擺地攤、炒股、網絡寫手、開網店、做微商、自媒體抑或是網紅,成功者皆是不過寥寥,擠過了獨木橋后面還有黑森森,能夠最終走出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就更少了。每個人都幻想著自己不是最倒霉的那個,最終卻成為了一將功能萬骨枯的那個“萬骨”。
網紅和藝人,一個面朝大海,一個春暖花開
網紅最早只是一個互聯網的現象,然而隨著網紅越來越內容化,他們轟的一聲就進化了。最早的時候他們“作丑弄怪”,火后即死,然而隨著自媒體時代的興趣,網紅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內容,于是有人說內涵型網紅的春天來了。
這話其實也沒說錯,如今的網紅已經不再是靠“作死弄怪”而出名了,他們開始更加注重自己的定位了,長相、生活、調性以及內容,都成為了網紅們開始努力的方向。而在有了逍遙子站臺,王思聰、羅志祥等藝人做話題,以及PAPI醬爆紅之后,網紅似乎成為了一種大勢所趨,更有甚者出現了打造網紅的公司,很多年前他們叫推手。
網紅這一群體究竟能不能夠被批量打造?這事我們得先拿網紅和藝人做一個對比,從價值變現的角度來說,他們其實是相同的職業群體,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明星。這樣的說話可能會讓一些明星的不爽,因為藝人出身的明星其實有些瞧不上網紅的,但是不管他們愿不愿意承認,網紅其實也是明星的一種類型。
網紅和藝人都是明星,只不過他們出道的方式不同,變現的路子也不同。藝人們靠演戲唱歌積累人氣,然后又通過演戲唱歌接廣告來變現,網紅們靠曬自己的生活或者因為一些社會事件而走紅,草根(大部分)出身的網紅沒有偶像包袱,他們簡單粗暴的靠賣東西迅速積累驚人的財富。這是他們的不同,除此之外,他們也沒什么不同。
事實上很多三四線感覺自己沒法出頭的藝人、模特,是顏值類網紅的主要構成群體,她們手上的資源雖然沒有辦法幫助他們在演藝事業上發展,但是幫助他們獲取一些粉絲賣東西卻是已經足夠了,說到這里甚至無形的門檻已經出來了。
結語:網紅經濟其實是一個存量的游戲
剛才前面問了一個問題,網紅究竟能不能夠被打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可能的。網紅其實是一個界定詞,絕大多數的網紅并不要求一定要火的像PAPI醬或者范冰冰那樣,她們只要有一定的粉絲,幾萬幾十萬就已經足夠,然后以此來電商化變現。
韓國批量打造藝人、SNH48的火爆、以及各種選秀告訴我們,網紅其實也是可以打造的,但是這些選秀背后一批一批死掉的替補告訴我們,這個門檻也是高不可攀的,不是誰都可以有機會在里面出頭的。
打造網紅這事最終一定會和變質成為藝人經紀,因為這兩者其實界線非常模糊,SNH48官網上各種周邊銷售,其實和淘寶上的網紅經紀公司的邏輯是一樣的,讓妹子們沖鋒陷陣吸引流量回來,然后公司來幫他們把流量變現。
對于沒有大的經紀公司支撐的普通人來說,想做網紅這事,和想做藝人其實也沒什么區別,北影中戲招生的時候去看看,就知道這里面的水有多深了??匆豢串斈甑木W絡寫手們、看一看遍地不死不活的公眾號和微博,看一看傳統企業的新媒體就知道,這其實是一個如何獲和打造自有流量的事,這里面不止是曬一曬照片,或者露露肉賣賣丑就行了的。
在打造網紅這事之外,網紅經濟本質上是一個存量游戲,是將那些已經紅和有可能紅的人集合起來,然后通過平臺來挖掘他們的價值,幫助他們變現的經濟模式。網紅本身就仿佛是一座金礦,網紅經濟就是一條挖礦之路,而普通人想要變成這金礦,沒個千百萬年的沉淀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普通人想要走這條路之前,想一想在他們或她們風光的背后,有多少餓殍滋養了他們腳下的土地,而想要挖掘網紅經濟價值的人,也請不要給不可能的人一個不可能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