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注意到一個現象,我將之歸納為“決策前市場”的興起。
什么是“決策前市場”?就是能夠輔助用戶做出更好決策的創業項目。我認為,這樣的創業項目將會在各個領域興起,并將在接下來占據投資人的眼球——其實這樣說主要是為了引起創業者的重視:投資人是否在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趨勢將會給創業者和用戶都帶來更多新機會。
最近我采訪了一家叫“趣孕”的創業公司,和其他企業不一樣,他們的核心并不是直接參與“輔助生殖”的業務流程里,而是幫助遇到問題的備孕夫婦,為他們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他們希望通過為夫婦們提供更適合他們備孕的解決方案,能把30%的成功率提高一倍。
我的同事也采訪了一家旅游公司“無二之旅”,他們的特點是為出境游提供更好的旅游解決方案,幫助用戶出去玩得更好、更滿意。
我的朋友做了一個網站“指尖兒”,它幫助用戶更好的找到適合自己的App,實現App的個性化匹配。
而險峰長青孵化的小飯桌,也是在幫助創業伊始、還很懵懂的創業者,如何做出正確的決策。
細細數來,還有很多創業項目符合這個標準,比如早期美麗說和蘑菇街也是幫助用戶們優化做出決策的時間——他們解決的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關鍵問題:不是發明了一個新的產品;但是他對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來說,非常重要。對于他們來說,衣食住行已經不像前輩們那樣艱難,如何吃得更自我、穿得更自我、玩得更自我、住得更自我……如何讓自己彰顯個性化,而且讓各個方面的效率達到最優,才是核心命題。
我認為這個趨勢將會在接下來得到延續,理由有三:
在和蝙蝠資本創始人交流時,他們提及2016年的投資方向之一就是消費升級。消費升級就要聚焦新科技新產品,同時也要聚焦“決策前市場”。因為中產階層的崛起,背后一定是需要找到屬于自己的產品,幫助他們更好的決策,是他們所需要的。
舉個例子,我們看一下過去的住宅,無論是北歐的還是地中海的,無論是日式的還是中國傳統的,各種風格其實都是一種裝修公司的拼湊,我認為,在創業方面,做裝修公司,還不如幫助用戶找出更適合他們風格的房子更重要。
中產階層和消費升級,同時也是用戶進行身份自我鑒定的過程。人們不在被身邊的漩渦裹挾,而是可以加盟到真正屬于自我的各個社區里。這時候,如何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產品呢?
我們來看一下時代發展的路徑。
很早以前有一句話說:信息即權力。信息不對稱會讓擁有更多信息的人擁有更大的權力。互聯網時代,更多的信息公開,我們發現,信息不對稱的狀況并未改變——因為信息變得過載,處理信息的能力就變得更加重要。舉個例子,巴菲特決策用的信息并不比其他人多,但是他處理信息的能力很強。
由于互聯網誕生時間比較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當信息剛出現時,我們需要知道那些據點(網站);當信息開始增多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有導航(雅虎)來引導;當信息量增加到一定的量級以后,對于主動尋找信息的人來說,搜索到結果才是好的(谷歌);當找到的結果也非常巨大的時候,怎么辦呢?
在第一個階段,我們采取的是排序。無論是淘寶、京東、大眾點評,還是知乎、微博、App Store,大家都會提供各種排序方式,方便用戶參照。但是這些內容基本上都是中心化的,是“大眾”的選擇。
到了第二階段,無論是硬件產品、軟件產品還是消費品,其品質都滿足需求;同時,去中心化正在行進,篩選就由各種金字塔式的大眾評價系統,變成了個性化的推薦。這個時候,需要的就是匹配。我認為,在未來,一切產生的信息和數據,都需要匹配。讓每個人找到屬于自己(而非大眾)的心愛之物、心愛之人、屬于自己的生產工具(在,未來,這就是指各種App),是最有價值的創業。
“決策前市場”過去很少被注意到,因為大家似乎不大愿意為別人的建議付費。所以線下世界里,這個生意邏輯似乎行不通。但是在線上這卻會是一門好生意。
因為,當生活只能將就的時候,人們不大會花錢去設計更好的方案,制定方案的人因此缺乏動力。但個性化匹配時代,我們可以通過為他們提供最好的服務,來提供用戶的生活質量和決策效率,在匹配的過程中,發現并建立更多興趣一致的社區,而且還可以在售后、以及產品升級等方面和用戶進行更深層次的對話。這其中的價值,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想像得到的。
因此,我認為,“決策前市場”將會成為下一個發力點,當最基本的剛需已經被滿足以后,擁有選擇權的用戶,有權利得到他們想要的最好的東西。只是創業者們,你們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