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廣州深圳遍訪微信大號及其團隊們,感觸頗多。一個小小的賬號背后,今天已經是100人、200人團隊,收入可觀,甚至在兩天的見面中,有4家自媒體團隊在忙碌著掛牌新三板的事情。變化目不暇接。不多講背景了,同事余燦整理了一篇筆記,我直接轉錄如下。
順便,這周下周還要再拜訪杭州、上海、南京等地的微信大號團隊們,如果您有時間,可以相約聊聊。我們會帶來一手的市場投放數據,運營數據、趨勢等。毫不藏私。或者您是某個城市、行業的微信大號,也可組局一起深聊。
在當天的圓桌飯局上,?已經有四家自媒體表示正在準備新三板上市了。這是繼“冷笑話精選”、“虎嗅”等上市后新媒體領域的又一輪上市潮。其中,也有些自媒體賬號集團開始大范圍投資自媒體賬號。廣深有好幾家自媒體集團都表示正在找潛力團隊,給錢給粉絲,幫助新進的自媒體創業者。
如何轉型?
“現在不做短視頻就直接out了”。對于這一說法,參加飯局的自媒體人都深表認同,并且已經有好幾家自媒體在嘗試搭建視頻團隊。另外,從春節期間微播易后臺訂單數據來看,短視頻已成為廣告主投放訂單的標配,排名前十的客戶中有4家配備了視頻領域投放,占比40%以上。
另外,原創號的價值越來越大。像毒舌電影這樣的垂直原創號,受到很多家廣告主的青睞。微播易春節期間的數據顯示,廣告主對原創類賬號的投放額度大幅度提升也說明原創號的價值在不斷放大。在此次大V飯局上,90%以上自媒體人說道,已經在短視頻和原創領域發力,特別是在本地類賬號和女性賬號方向。
三、自媒體:一人作戰or 兩百人一起干?
自媒體創業早已過了“一個人作戰”的時期,大部分自媒體人已經實現公司化、團隊化。在此次大V飯局上,有幾家本地類賬號集團的團隊人數已經有100,甚至200人,大多已經搭建了完備的團隊。為什么需要如此龐大的團隊呢?仔細一聊才發現,本地類賬號在找到獲取粉絲的方法后,迅速在其他城市復制,有點"跑馬圈地"的勢頭。另外,在搭建團隊時,內容制作團隊之外,商務和銷售方面,也需要大量的人力來打通兩端。
四、草根轉型:天天發廣告能活多久?
在大V飯局中,粉絲數過千萬的自媒體有四五家,目前靠廣告活得很好很滋潤,但還是活得很有“危機感”。一個簡單的數據,如果你擁有100萬粉絲的單個賬號,每天接廣告最多兩條,一個月下來,能賺多少錢?一年呢?仔細一算,瓶頸期很快到來。一方面是每天接收的廣告訂單有限,另一方面是號力的消耗,過不了多久這個號的廣告效力隨著用戶的厭倦出現銳減。怎樣在一波波新媒體的浪潮中,讓好日子過得長久點呢?其中,擁有7000萬粉絲的自由人張治川表示,將用戶轉化為粉絲是其2016年工作的重心。
五、傳統媒體人轉型:內容創業者的春天
在廣州、深圳見到很多從南方報業集團、第一財經、城市畫報等傳統媒體出來的創業者。不管是做美麗閱讀app,還是無冕財經、藍小姐與黃小姐等自媒體,都找到了內容創業的風口。另外,在帶人方面,傳統媒體的主編們聊起90后時說道,對于現在的年輕人,傳統那套管理人的機制已經失效,現在帶年輕人最大訣竅就是少管,盡量釋放年輕人的活力。
自媒體-從草根到媒體人-從個人到企業
微播易副總裁徐志斌說道,自媒體的發展像割韭菜一樣,一茬接一茬。從最開始的草根號,到傳統媒體人進入,直到現在,單純靠內容已不能持續吸引用戶,內容產品化已成為新的趨勢。比如,前段時間火爆朋友圈的”秀結婚證“活動策劃,就是”愛分享H5“的創始團隊在產品上進行創新打造的,這個H5迅速引爆朋友圈帶來大量轉化,可見效果之好。
羅振宇說:互聯網時代,每家公司都是自媒體。這里隱約提出了”企業自媒體“的概念。在大V飯局上,大家也聊到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家企業公眾號居然開始接廣告了。也就是說企業自媒體吸引了一大批對電器感興趣的忠實粉絲之后,也開始進一步挖掘粉絲的其他價值,企業自媒體的春天已經到來。
廣告新時代-變、變、變
關于廣告那些事兒,自媒體大V們說,愿意接受更加多樣好玩的廣告,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硬廣,或者說一成不變的軟文。其中,大部分賬號更愿意接受和自身調性匹配的廣告,其中,對于品牌廣告的訴求進一步加大,也愿意嘗試定制類的廣告服務,更好的連接用戶和廣告主。
在這次大V飯局上,微播易副總裁徐志斌還為大家分享了一組數據:從春節期間社媒投放額度的變化發現,大部分企業社媒廣告投放預算從過去的占比3%-5%,現已提升到10%-30%,并有望提升到50%-70%,廣告投放玩出更多新花樣。
大V飯局上,除了聊趨勢,聊變化,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發現,做女性賬號和吃喝玩樂類賬號的自媒體人,大多是男生。你發現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