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他們剛剛完成由九毛九投資的數百萬元 Pre-A 輪融資,除了資金,還將獲得九毛九在行業內 20年 積累的相關資源。在這之前,他們曾在 2014年6月 份獲得過來自天圖資本李康林和投資人顧東生的 300 萬元的天使輪融資。

遇見小面是 2014年 由三個華南理工大學同學在廣州創立,定位以重慶小面主打的川渝風味面館。目前在廣州擁有 4 家連鎖店,店均月流水 40 萬元。2015年12月 份,遇見小面萬科里店做到 33.8 次翻臺次數。據了解,綠茶、外婆家等翻臺率為 6-8 次。
為什么選擇小面作為創業切入點?宋奇在接受 36 氪采訪時,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面是剛需,市場空間特別大。而重慶小面屬于川渝風味的面館,川渝面最大的特色就是吃調料,成本很低,毛利率非常高,同樣一碗炸醬面和牛肉面消費者沒覺得有什么區別,但是其成本要差好幾倍。遇見小面最基本款的小面賣十幾元,優惠價 9.9 元,但是毛利率依然很高。
其次,毛利率高的情況下,遇見小面可以在其他方面優化消費者體驗,比如遇見小面在選址上都會放在比較 CBD、大型 shopping mall 的位置上,面積在 80-120 平米左右,毗鄰的店鋪也都非常高大上。好的商圈里吃到一款客單價不過 15-30 元的正宗口味小面,迅速吸引了一大批消費者。
再次,重慶小面與第三方中央廚房合作,產品實現標準化。據了解,宋奇曾經親赴重慶,學習相關手藝,并且用理科生的思維,將學到的手藝細化成公式,油、鹽、辣子、煮面時間等等都有明確的計量單位。出品時間快 + 產品標準化,就造就了遇見小面的高翻臺率。
但是大家都知道,對于餐飲行業來說,3 家連鎖店是一個門檻,遇見小面如何應對繼續擴張的一系列問題呢?
首先,加大在營運端及人才端的投入。遇見小面在開第一家店時就著手打造運營系統和人才培訓系統——小面大學。麥當勞 80%的人才都是從店鋪基層員工中選拔出來的,有了之前在麥當勞的經歷,小面大學將源源不斷為新的店鋪貢獻新的人才。目前遇見小面有 80 名員工,采取麥當勞式的時薪制度,進行管理。
其次,把控好品類,以面 + 小菜 + 飲料的形式,通過單品爆款,做出品牌勢能。同時利用中央廚房繼續做好產品標準化。與此同時,遇見小面還打造了從供應鏈、點餐、下單、排隊、支付等基于微信的 CRM 系統,目前微信點單率為 80%。
再次,引入資本。店面復制、人員招募都需要大量資金,遇見小面曾在天使輪資金用光后向銀行貸款擴大店面,因此,在這筆融資之后,遇見小面將會在年中再次引入 A 輪 2000 萬元的融資。
最后,能夠迅速進入正軌,宋奇認為初期獲得的天圖資本和顧東升的天使投資以及他們所介紹的行業內資源幫了大忙。當時經投資人介紹,宋奇迅速進入到了華南當地真功夫等餐飲大佬的圈子,通過這些圈子的資源,他認識了后來他們的第三方中央廚房。有了這些餐飲大佬的背書,他的遇見小面才能順利通過物業選拔,進入到 CBD、大型商場這種地方。
據宋奇介紹,1986年 出生的他,在香港科技大學畢業后 2010年 就去香港當地的麥當勞工作,宋奇告訴 36 氪,麥當勞的運營是核心,內有 12 大系統,從值班系統、招聘系統、到供應鏈系統、維護保養系統等等。在麥當勞的一年收獲甚大。后來,回到廣州,宋奇就去百勝學選址開發,經過了專業的選址開發訓練。
關于 2016年 的計劃,宋奇透露,將要在這一年開 20 間店。擴大品牌勢能,進而拓展到其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