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紹的 “神馬福利” 是一家去年上半年成立的社交電商,團隊今日向 36 氪獨家透露,已在去年底獲得了藍馳創投的數百萬美金 Pre-A 融資。創始人劉洪飛之前是騰訊旗下電商買賣寶的副總裁,在他看來,社交電商的定義并非是簡單地在社交媒體上放一個入口、利用社交媒體的流量,而是要起到促進社交關系發展,或者發揮社交價值的作用。
基于這個理解,團隊進行了一系列的策劃,包括今年1月 剛推出的 “神馬福包”。這是一款可在朋友圈即時分享福利商品的應用,依托于微信使用,類似于微信紅包,你可以在福包中心購買福包,然后像紅包一樣轉發到群或者朋友圈,其它人點擊搶福包,輸入地址,無需郵費,即可免費收到商品。此外,神馬福包也開發了一對一發送或轉贈福包;查收發福包記錄、搶福包排名等功能。
劉洪飛表示,神馬福包可以看作是微信紅包、支付寶紅包之后的自然衍生品,“中國文化談錢傷感情,但是禮多人不怪,所以發一些很多小商品表達心意,比如元宵節的湯圓,辦公室零食等,與錢相比,更能表達 “心” 意,也是微信紅包的有力補充。” 未來,除了神馬福包外,平臺還將陸續推出各種新的嘗試,像是朋友圈的心意眾籌等。
目前 “神馬福利” 的 SKU 主要包括企業福利、名品(如九陽豆漿機)、創意商品、小商品(9 塊 9 包郵、小樣)幾類,采用 B2C 模式,同廠商或者大渠道上進行合作,賺取買賣差價。至于為什么要選擇走 B2C,劉洪飛的理解是:一旦開放平臺就很難控制質量、確保是否倉里有貨,并且有相應質檢。另外 “神馬福利” 的整個選品是和價格掛鉤的,分為選品、議價(價格和賬期)、到貨及時性、質檢、供貨商體量五個環節。
關于為什么選擇社交電商這個方向,劉洪飛認為,淘寶和京東的平臺化有個很重要的結構性難處。例如淘寶,本質做的是流量分發的生意,里面的商家如果沒有足夠的錢打廣告,用戶就很難找到他們,但如果花錢打廣告了,其實這部分成本最終又變相轉嫁給了消費者。而社交電商的好處在于其入口行為的去中心化,可以通過朋友間的精準分享帶來客流,因此商家沒有必要留下廣告空間,給到 “神馬” 這邊的產品價格往往更低。
社交電商領域過去一段發展最亮眼的當屬位于上海的 “拼好貨”,公司去年4月 份成立,12月 底宣布了千萬美金 B 輪融資。關于其前端采用的 “拼團” 模式,劉洪飛的一個觀點是:好的社交產品應該是讓社交關系越來越融洽,比如在初期階段要做到讓被邀請方開心,不會讓人感到尷尬。因此拼團的前提是被邀請方的匹配度,更適合于特定、垂直人群。而 “神馬紅包” 的好處在于被邀請方是拿到福利的一方,只需收貨即可,避免了需要配合的門檻和尷尬。
據團隊提供的數據,目前 “神馬福利” 的福包業務當中企業客戶占到四五層,C 端客戶以 30 歲以下年輕人居多,最受歡迎的商品是小飾品以及電子類產品。業績表現上,平臺月GMV 過千萬,累計注冊用戶近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