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君賢博士,現為支付集成服務商?BeeCloud?的創始人兼?CEO,曾在?Google?總部、AT&T?研究院、微軟硅谷研究院和微軟亞洲研究院,從事計算機網絡和移動互聯網研發。更多支付行業干貨,請關注微信公眾號?“BeeCloud支付” 。
2016?年?2?月18?日,蘋果再一次證明了其在中國市場的巨大影響力。
Apple Pay?登陸中國?12?小時內,旗下硬件設備綁定了超過?3800?萬張銀聯卡,這還不包括大量因為網絡過于繁忙而無法綁卡成功的用戶,這個成績相當漂亮。與此同時,是鋪天蓋地的媒體自發傳播與全民大討論,微信朋友圈、微博、知乎,甚至廣播電視里都滿是對?Apple Pay?的討論。
?
那么,Apple Pay 是否能夠順著首日綁卡的利好,迅速在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與微信、支付寶分庭抗禮呢?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
一
Apple Pay?在美國:普及度差強人意
?
?
(Apple Pay 在美國的發展情況不盡人意。)
考慮到?Apple Pay?在海外市場已經推廣運營了?1?年多,我聯絡了很多在海外的朋友,問他們的直觀感受。
?
在美國,基本上除了加州,甚至說在加州的灣區(又稱 “硅谷”)之外,Apple Pay?的使用都比較有限。雖然一些大的連鎖店,例如?Whole Foods,Best Buy,Walgreens,CVS,Chevron?都已經全線支持?Apple Pay?刷手機支付,但是大部分商家,尤其是線下餐飲店,還不支持。
?
這些被咨詢的美國朋友中,使用過?Apple Pay?的只占?1/3,其中,部分人使用?Apple Pay?是因為類似去年信用卡公司?Discover?與?Apple Pay?合作推出了高達?10%?返現的這類優惠政策。
?
一位在硅谷的朋友表示,即使在?Apple?總部所在地,他還沒有遇到一家能接受?Apple Pay?的餐廳。市場調研機構?InfoScout?一項涉及?30?萬人的調查也證實:2015年中,Apple Pay?在所有可用交易中所占份額只有?2.5%。
?
在線下市場,到目前為止?Apple Pay?在美國的發展并不像國內看起來那樣火爆。我認為主要原因在于,美國的信用卡已經非常普及。截止?2015?年,美國人均信用卡持有率是?8?張,而中國人均信用卡持有則只有?0.34?張!
?
另外,與刷信用卡相比,基于?NFC?技術的?Apple Pay?在線下場景中的使用體驗并沒有太大提升(美國傳統信用卡公司的無接觸支付技術已經很完善)——無非是從錢包里掏出一張卡來刷(信用卡無需輸密碼)與從口袋里掏出一個手機來“刷”的區別。
?
這種情況下,美國大眾多年使用信用卡的習慣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尤其是很多用戶對刷手機的安全問題會有擔心,無論事實如何。
?
二
Apple Pay 能做哪些微信和支付寶做不了的事?
?
?
Apple Pay PK 微信支付和支付寶。
首先,在安全性上,Apple Pay?實現了支付過程的物理環境隔離。
?
與微信、支付寶這類軟件不同,Apple Pay?必須依賴蘋果手機端一個專門用來存儲加密支付信息的硬件芯片,名叫 “Secure Element(SE)”。iPhone 6?及之后的蘋果設備才有?SE,老版本的蘋果手機是沒有這種硬件的,所以也不支持?Apple Pay。
?
用戶綁卡時,蘋果的?OS?將信用卡或借記卡數字化,并將卡信息及密碼信息一并存入SE中,由于這些信息存在于一個單獨隔離的硬件當中,而不會出現在文件或內存中,安全性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與刷銀行卡相比,Apple Pay?在安全方面的另一點改進在于,付款時,收款方無法獲得用戶的銀行卡信息,取而代之的,是?Apple Pay?為每一筆交易動態生成的安全碼(類似于用支付寶、微信掃碼支付時,收款方也無法獲得用戶銀行卡信息)。
?
其次,在支付體驗上,Apple Pay實現了線上線下的巨大體驗提升。
?
對線上場景而言,國內很多主流的?App,如美團、大眾點評、唯品會,當當等都在?Apple Pay?入華第一時間宣布支持?Apple Pay。打開這些?App?付款時,在?App?內部就能彈出?Apple Pay?的支付頁面,用戶手指按在 Home?鍵上,通過?Touch ID?指紋認證即可支付,體驗更好。而由于操作系統的限制,支付寶和微信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不跳出?App?就支付的。不過,用戶對微信和支付寶支付時的兩次?App?跳轉的忍受程度因人而異。
?
在線下場景,Apple Pay?的優勢非常明顯。在線下收銀時,用戶拿出?iPhone?放在支持?Apple Pay?的?NFC contactless(非接觸式)收銀終端前(比如,VISA的PayWave,MasterCard?的?PayPass?和銀聯的閃付終端),手指放在?Home?鍵上做指紋認證,就可完成付款。付款信息通過?NFC?傳遞到收銀終端,然后再傳到銀行后臺,交易完成。
?
這個過程中,即使手機完全沒有信號,沒有任何?WiFi?可用,甚至是開了飛行模式,都依然可以完成支付。而支付寶和微信的線下掃碼支付是絕對需要手機有網絡的,當網速慢或者干脆沒網時,其體驗都是要命的。
?在非常強調體驗與速度的線下場景,多等一段時間和多經過幾個步驟,即使耐心的用戶可以忍,他身后排著長隊要結賬的其他用戶也不能忍了。
另外,Apple Pay?完全不用解除鎖屏,系統會自動感知周邊的?NFC?設備,用戶用手按在?Home?鍵上就能完成支付,無需看一眼手機屏幕;而這時,支付寶、微信的用戶也許還在解鎖屏幕,打開支付寶?App、微信?App,看著不是很亮的手機屏幕里的小字,尋找付款掃碼的界面,再掃碼并等待龜速的網絡請求的過程中。
第三,在費率上,Apple?這一次終于拿出了誠意。在?Apple Pay?之前,Apple?給所有虛擬物品強制推的?In-App Purchase(內置購買)由于?30%?這一讓人咋舌的費率讓很多國內?App?開發者望而卻步。Apple Pay?不直接向商家收費,而是由渠道從本來的手續費中向其分成。
?
雖然沒有對外公開,美國媒體報道的?Apple Pay?在美國的分成比例是?0.15%;在英國,由于歐盟的一些限制,這一比例更低;在中國,猜測這一比例會低于美國,因為國內支付手續費普遍比美國低。
?
之前據說由于分成比例的分歧,Apple?與銀聯經歷了超過一年的曠日持久的洽談。最終談定的比例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Apple Pay?不會在交易費率上給商戶帶來太大負擔。
三
Apple Pay?入華,銀行銀聯助力
?
銀聯的反擊
Apple Pay?入華的另一個優勢在于,它更受整個支付生態的歡迎。站在銀行、收單機構和卡組織(銀聯)的角度來說,支付寶和微信帶來的顛覆太過徹底,踢開了銀聯和其收單機構,還把各大銀行“踩在自己腳下”,一個電子錢包,關聯了所有的銀行卡,甚至還可以在里面理財。
而就在此時,Apple Pay?適時入華。那么為什么幾乎所有的銀行與銀聯夾道歡迎呢?
?
首先?Apple Pay?沒有微信、支付寶的余額的概念,用戶存量的錢依然存在銀行里;其次,Apple Pay?本質上就是讓用戶更方便地刷卡,銀行/收單機構/銀聯?7/2/1?這一雁過拔毛式的手續費分成模式依然成立,甚至更好,因為?Apple Pay?會將一部分現金支付的用戶轉變為刷卡用戶。
?
此外,Apple Pay?的技術接入難度被降到最低,對?Apple Pay?的線上推廣大有裨益。雖然從?App?接入新支付方式的技術難度來說,App?團隊自身的技術實力不同,面臨的挑戰或大或小,但是,我們?BeeCloud?和其他同類聚合支付服務平臺已經將不同支付渠道之間技術接入的難度降至最低的同一起跑線。
?
拿?REST API?舉例,對于已經接入?BeeCloud?的開發者來說,接入?Apple Pay?只需要在后臺配置?Apple Pay?的參數,并將請求的?channel?參數改為?Apple Pay?對應的參數即可。
?
基于以上這些前提,Apple Pay?在中國擁有巨大的機會,再加上銀聯在中國市場的巨大能量,Apple Pay?從一進場就已經是牌桌上擁有重磅籌碼的玩家。
四
Apple Pay 在中國跑馬圈地也沒那么容易
?
Apple Pay 的中國之旅
然而,與現在在國內大紅大紫的微信和支付寶相比,Apple Pay?如果要在中國迅速開疆拓土、跑馬圈地,將面臨多方面的巨大挑戰。
?
其一,Apple Pay?在中國的推廣首先需要獲得線上線下收單商戶的支持。
就線下而言,銀聯標準的?POS?機目前完成非接觸式改造升級的比例不超過?60%,而且,在沒有補貼或者優惠券的前提下,與美國市場類似,商戶并沒有較強的意愿來支持或推廣?Apple Pay。此外,Apple Pay?要直面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強大市場運營能力挑戰。
“運營本土化”是?Apple Pay?要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是否要跟進微信與支付寶的市場推廣策略?如何調動支持?Apple Pay?的第三方應用參與整體運營?將是蘋果不得不主動思考的問題。
?
其二,Apple Pay?目前只支持?iPhone 6?及以上的最新幾款蘋果手機。
這類最新款手機的擁有者一般是偏年輕的果粉,這個用戶群體在整個社會人群中的消費占比值得研究。而支付寶、微信顯然擁有更大的數億級的用戶基數,包括大量的?Android?用戶,以及極大的先發優勢——大量用戶已經在很多場景下習慣固定使用微信或支付寶來進行付款。
?
其三,Apple Pay?還面臨來自其他手機廠商推出的新興支付方式的沖擊。三星?Samsung Pay?計劃今年?3?月進入中國,并定于?2?月?24?日正式開啟公測。Google的?Android Pay?何時入華,未來小米、華為這類本土手機廠商是否會推出自己的支付來應對來自Apple的挑戰,或是與微信和支付寶抱團來打入戰局,目前來看還存在很多未知數。
?
Apple Pay?入華掀起的洶涌波濤,也預示著未來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格局將會更加復雜、多樣。對于用戶而言,更多的選擇也意味著更多的便利和優惠。真刀真槍的支付市場爭奪戰的背后,是多方利益的平衡,巨大的金融市場不會也不允許有一家獨大的壟斷出現,多足鼎立的動態平衡將會是未來的大趨勢。在這個錯綜復雜、洶涌變化的巨大的支付市場中,無論是對于大公司,還是新興的初創公司,都醞釀著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