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互聯網也好,農村創業也好,大方向是有機會的,但是如何圍繞用戶需求去提供合適的產品,如何避免與大平臺的競爭,如何避免長期的投入,如何去找到合適的人才等方面是要認真考慮的。”

“ 本文對當前處于互聯網大潮下的各階層人士,認識互聯網,從互聯網中尋找機會,以三個小故事的形式進行了生動的描述,寫出了各人在大潮下的酸甜苦辣。這三個 例子十分有代表性,即有披著互聯網外衣的當代傳銷“微商”,也有務實而天花板很低的跟風生意,也有較高層面的項目運作。從事情看人心,互聯網只是人心的放大鏡。”

“接觸的層面比較豐富,也有傾向性的分類研究,更多的是基于人物的描寫。但真正可能展示鄉鎮創業的現狀及具體問題的觀察則淺嘗輒止,并沒有體現對于人物行為所代表的時代特征、環境。使用類似“連續創業者”的定義,更多的是生存狀態描述。比如微商小妹,她是怎么理解微商這門生意的,為什么會欠錢,其他微商小妹是否有成功的案例?再多一個問題,可能就是個非常有趣的故事了。”
我的老家是粵西沿海一個以農牧業為主的小縣城,這里并不閉塞,既受過改革開放初期商品經濟的熏陶,也有當下經濟
轉型的種種困惑:房地產成為經濟龍頭,傳統商業競爭激烈,同時開始受到電商的沖擊——京東、蘇寧的一部分商品已經可以做到隔天到達,順豐深入到鄉鎮一級。
在這里,傳統觀念和現代生活方式交融和對抗之際,這些城鎮青年們是如何創業的呢?這次回鄉,我簡單記錄了幾個真實人物小故事,不加任何評論,供大家了解。
就在除夕前兩天,“微商小妹”因為和婆家人的矛盾無法調和,自己拿著行李從家里出來了,然后發朋友圈自嘲被“掃地出門”了。
微商小妹以前并不是做微商的。
微
商小妹的娘家人在縣城擺攤賣小吃,生意還過得去,家里也攢錢蓋了樓。夫妻兩人在縣城里有工作,生活過的還可以。后來,城里有人做微商賺了錢,小妹于是從朋
友那代理了化妝品及面膜等產品。一開始通過朋友圈賣也小賺了一筆,但據說由于價格高又不是品牌貨,漸漸就賣不出去了。上頭的人為了提高她們這些代理的積極
性,還組織了好幾次的外出旅游和培訓。但現實依然殘酷,微商小妹很快欠了別人1萬多元。回家跟老公商量賣了摩托車,老公說“你要從此不做了我可以賣掉摩
托”。
麻煩最終解決了,但小妹心里卻還是沒有定下來。盡管娘家人和婆家人都不贊成小妹繼續做微商,但脾氣倔強的小妹不聽任何人勸說,也許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生意,和她自己的期待有距離。即便身處窘境,她還是樂意和那些微商姐妹們過著自己的“時尚生活”。
幾年不見,再次見到阿坤發現他的頭發又比之前稀少了許多。
在 我眼中,阿坤算是一個勤奮、務實的連續創業者了,早些年當地海鮮養殖業高速發展,他沒有跟風,他注意到很多蝦場因為位置比較偏僻,用電(抽水換水、打氧 等)十分不方便,就做起了給蝦場“賣電”的生意。但后來由于對蝦養殖業不夠景氣,以及工業用電的價格等諸多原因,阿坤放棄了這個項目。
最近一個項目,阿坤跟我說在做“電器店”。在京東都送貨到縣城的地方,電器店怎么還能有生意?后來我才知道他做的是“電氣”——主要提供一些專業級的電氣設備,比如專業變壓器等等,客戶已累積不少。可以理解為一門生意,但確實最現實最接地氣的創業方式。
目前,阿坤在市里和縣里各有有一家店,要管理兩家店,阿坤經常開車兩地跑,我在他的朋友圈看到的,幾乎是他在路上的圖片和感受。現在阿坤開著一輛沃爾沃,因此我感覺他做的還不錯。
其實類似阿坤的情況在當地不少,規模也不盡相同,由于市場環境和需求在變,連續創業是一種常態,但連續創業有時候也是一種被動和無奈。
林總和他太太從另一個鎮坐車過來串門,我們的聚會到了后邊變成項目討論會。
林總現在泰國一家電子商務公司任職高管,公司發展不錯。“但泰國的互聯網節奏要比國內慢的很多很多。”他說。
再早些年,林總趁著淘寶電商紅利,一度做到了某品類前三名,自已擁有設計和服裝廠。但淘寶商家之間競爭越來越激烈,楊總于是放棄了淘寶店。由于經驗豐富,他也是邀約不斷,很多朋友要找上來合作創業。
林 總談起最近在談的幾個項目,比如他發現家鄉農村都不種水稻,但是買大米很不方便,想從“最后幾公里”切入,未來擴大到農資及其他方面。經過探討,我們幾個 人先后否定了這個項目。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林總有著典型的南方創業的特征,用接近于生意的方式來做公司和項目,很務實,但項目空間和天花板也很明顯。
此后,我們討論了幾個項目,否定了其中的大多數,最終分別鎖定了兩個深度垂直、細分領域的項目,如果將來創業,這兩個項目會有一定的壁壘和發揮空間。
我 們的聊天從上午一直拖到了下午4點,實在餓的不行,于是我們到樓下的“美優樂”(一個深度模仿麥當勞、肯德基、最近還融合了真功夫菜譜的當地連鎖快餐廳) 吃了“午飯”,令我驚訝的是,這個鐘點里邊幾乎找不到桌位,而且價格和大城市十分接近。縣城還有另外一家“肯賣基”的類似品牌并開了多家連鎖店,據說老板 很賺。
(為保護個人隱私,上述的姓名和稱呼均為化名)
真實記錄雙創大背景下,你家鄉的創業環境、創業人物和發生的變化,通過你的文字,展現全國各地真實的創業風貌。
1、創業故事。家鄉的創業人物和創業故事(包括不同階段、不同業態的創業);
2、創業觀察。從客觀角度觀察三四線城市創業氛圍、特色,進行獨到分析;
3、新風向或創業復盤。目前值得創業者關注的方向,或個人年度復盤的創業干貨
4、區域創業。結合區域特色的地方創業新方向、新思路。
體裁不限,字數1500字左右。
即日起到2月26日截止。
ganhuo@startup-partner.com
優秀征文將在思達派(www.startup-partner.com)、創頭條(www.china0114.com)、3W咖啡、夢想+、WorkInn,蜂巢、雙創觀察、雙創時代等創業媒體刊載,更有可能獲得思達派大獎。
思達派為熱心投稿的創業者和網友,精心準備了豐厚的獎品:
一等獎(1名):樂視超級電視(50寸)
二等獎(1名):ipad mini2
三等獎(4名):華為m2平板電腦(2名)、喵小瞳智能行車記錄儀(2名)
優秀獎(10-30名):優康牛肉200元禮盒、200元京東卡等
(注:優秀獎數量將根據來稿數量和質量,評選獲獎人數)
征文入選刊載后方有參與大獎評選的資格。大獎評選將依據征文影響力和傳播量為考評指標。
與此同時,我們還邀請米倉資本、險峰長青、景林資本、北極光創投等機構投資人,參與作品評選。
電話:18600040560,李先生。郵箱:hezuo@startup-partner.com
*本次征文應為獨家投稿。如果一稿多投,思達派有權拒絕采納。
*思達派保留對征文的編輯權益和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