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最會燒錢的酒仙網終于在去年底上了新三板,然而,醉漢以為,他就是上了新三兒,也未必能孕育出正果,酒仙的未來岌岌可危,且聽醉漢來扒一扒2010年成立的酒仙的過往吧。

2011年上半年廣東粵強集團注資1500萬元;
2011下半年紅杉資本、東方富海共同投資8000萬元;
2014年初由紅杉資本續投、單仁資訊及多名個人投資者的2.6億E輪融資;
2014年下半年國開金融及其他聯合投資人3億元F輪融資;
2015年下半年由民享財富領投的5億元的G輪融資,算上此次融資,酒仙網至今累計融資金額達14.3億元。
讓我們且看看酒仙的贏利情況,酒仙網《公開轉讓說明書》披露的業績顯示:
2013年實現營收8.65億元,凈利潤為虧損3.09億元;
2014年的營收為15.78億元,凈利潤為虧損2.87億元;
2015年一季度的營收為5.46億元,凈利潤為虧損5329萬元。
2013年,酒仙網的營收幾乎全部來自B2C業務,2014年增加了B2B業務和品牌運營,B2C業務營收占比降至85.4%,但在2015年第一季度又升至93%。雖然酒仙網試圖擺脫重度依賴線上B2C業務的局面,但收效相當緩慢。
O2O收入僅從2014年開始,占總營收0.1%左右,對總營收基本無帶動作用。 酒快到,有兩個致命軟肋。一是提供服務的商家良莠不齊(素質決定體驗),二是產品真假難辯(品控)。

酒仙面臨的五大困局:
一、市場費用居高不下且騎虎難下。B2C繼續紅海競爭燒錢度日,酒仙沒啥仙招兒,說到底就是拼價格,拼低價。由此,特別是在線上,搜索引擎優化、導航網站營銷、聯盟營銷、紅包引流、補貼促銷等線上推廣方式一個都少不了。2013年、2014年酒仙網市場費用分別占營收的38%和35%,比1919高二十幾個百分點。事實上,酒仙網市場費用幾乎比1919高一個數量級:2013年兩家分別為3575萬和3.27億,2014年兩家分別為6430萬和5.5億。受到未來公司將持續致力于擴大營業規模,收入與毛利的增長很可能仍難覆蓋各項費用,公司將面臨短期內難以盈利的風險。同時面臨著『也買酒、購酒網、品尚匯』等類同平臺以及『淘寶、京東』等大平臺重復業務部分的慘烈搶奪,其度日之艱難可想而知,但背后15億資本方套現退出的迫切要求,使得酒仙只能硬著頭皮向前沖。
二、物流體系亦耗資巨大且欲罷不能。酒仙網本質上是“賣酒的京東”,力圖把相對低的價格、有保障的質量和靠譜的配送(由自建與三方物流共同保障)相結合起來,依靠良好的購物體驗贏得用戶。但眾所周知,自建物流是個浩大的“無底洞工程”。若你和云哥或東哥不是好基友,千萬不要碰物流,切記切記。
三、商業模式天生缺陷且前景堪憂。酒仙網的B2C如何兇猛的燒錢不用贅述,從去年開始布局的O2O和B2B領域也是燒錢大咖,這兩個領域正處于發展階段,需要大量的資金補給。投資方一直在花錢,但是酒仙網的營收卻沒有給相應的回饋,目前投資商和郝鴻峰的關系比較微妙,這三個板塊的錢景均相當堪憂。
四、價值鏈上顧此失彼且怨聲載道。價值鏈上的各方的利益分配因酒仙的『欲速』則導致對各個環節的把控能力受到詬病。例如在貨源環節,由于一再扮演價格屠夫,茅臺、五糧液等酒廠對酒類電商“又恨又怕”。恨的是價格體系被打亂、怕的是電商成了氣候只能任其宰割。所以“酒廠封殺電商”的消息充斥坊間,酒仙網等電商只得“走平衡木”在夾縫里盡力而為。
五、庫存成本壓力山大且無可奈何。酒仙網旗下分旗艦店和精品店,旗艦店一個店鋪一年的運營費用是298萬元,精品店每年的運營費用是98萬元。同時,酒仙網會對每個商家承諾一年的采購額。而白酒廠商會將自己付給酒仙網的運營成本轉嫁到采購額中,導致訂貨價偏高。訂貨價格的提高,提高的產品成本不說,由于不少是中小地方酒品牌的貨物,賣不出去就只能囤在倉庫中。據酒仙內部人爆料目前酒仙網的庫存保守估計有三四個億。
投資方的急切促成了酒仙網與投資各方簽署了對賭協議。就在酒仙網第六輪融資時,酒仙網與豐圖投資、民向財富等投資方簽署了《〈關于酒仙網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資協議書〉之補充協議書》,其規定,酒仙網需要在2018年12月前上市,如未能完成這一目標,郝鴻峰及酒仙網就會對這些股東做一定程度的利益補償:初始投資本金加每年10%的單利。
根據易觀智庫的數據,2014年我國酒類行業銷售收入為8779億元,其中酒類電商交易額為110億,占比僅為1.25%。預計2017年酒類銷售收入將突破1萬億元,其中電商經手600億、占比5.55%。酒業市場未來的整體需求體量相當可觀,甚至達到數萬億,未來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然而,酒仙面臨的五大困局實在很難在短時間內得以解決,到與投資人約定的2018年12月前也僅有不到三年的光陰。酒仙能否堅持到三年以后以及三年以后能否成功上市均屬未知,酒仙最終成了仙還是成了鬼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