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中國政府近日已下令關閉國內比特幣挖礦業務。這是去年9月禁止國內加密貨幣交易所運營后,監管部門出臺的最新政策。
外媒分析認為,監管部門出臺關停政策主要是擔心其中所涉及的洗錢和金融風險,過高的電力消耗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紐約研究公司Chainalysis?Inc.提供的數據顯示,過去30天,全球近80%的比特幣挖礦處理能力存在于中國境內。考慮到關停業務產生將的破壞性影響,Chainalysis首席經濟學家Philip?Gradwell認為,全面關停不太可能。
另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比特幣挖礦業占到全球電力消耗的0.17%。這類企業把場地設在四川、云南、新疆等煤炭豐富地區,利用其廉價的電力資源以及涼爽的氣候。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的監管小組將通過嚴格的用電、用地、環保和稅收政策實現企業清退。
數字貨幣作為當前最基本的區塊鏈技術載體,其炒作行為正面臨更嚴厲的監管。上周,韓國已宣布實施虛擬貨幣交易名制,印度財政部此前就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交易的風險向投資者發出警告,稱數字貨幣投資如同“龐氏騙局”。
中信證券在一份報告中稱,預計未來各國之間數字貨幣與法幣的交叉兌換監管將進一步趨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