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ber工作四年,本文作者學會了如何構建一個為大批量用戶提供服務的平臺。以下是作者提出的3個“反直覺”的觀點,可能對創業者會有啟發:
在早期階段,你可能會覺得如何創造需求比較傷腦筋,但如果你的平臺能夠為消費者解決一個痛點,需求就會快速增長,很快便會超過你的供給。絕大多數平臺都會存在所謂的“供給約束”。
那些有管理意識的平臺,通常會在供求端出現缺口,因為由于過于保守的業務增長率,會給你的企業運營帶來風險,甚至更糟……那么,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我提出的第一個“反直覺”觀點就是,為競爭對手創造一個機會,很可能會為你帶來新的供應來源。
一旦你的平臺啟動,不要受到“陰暗面”的誘惑,過度偏移到需求端,事實上,對于平臺型公司而言,供應才是企業發動機里最需要的燃料。
喬布斯說過的:“靠用戶調查來設計產品太難。很多時候,要等到你把產品擺在面前,用戶才知道想要什么?!?/p>
當你在構建平臺型產品的時候,不得不仔細聆聽所有用戶的聲音,否則你很可能會將平臺的某一方面做的很好,但卻顧此失彼,影響到系統的整體健康。
這時,可以參考看看Uber是如何執行動態定價策略的。事實上,Uber在波士頓推廣業務的時候,一開始他們的供應就無法滿足需求,特別是在深夜,根本沒有足夠的汽車接送乘客用戶。Uber當時設定的最后接單時間是凌晨兩點,但是在凌晨1點半到2點半之間乘坐需求會大幅飆升,而另一方面,由于時至深夜,很多司機都早早回家了,那么此時會怎樣呢?需求端為了能夠打到車,他們就會愿意給司機加錢打車(司機端不會收取任何額外費用),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如果司機想要多賺錢,他們就愿意在深夜多等一些時間。動態定價策略讓Uber變得更加高效,事實上,最后Uber發現,車輛的預計達到時間反而變短了,司機也能給接到更多單的生意。
很多乘客和媒體一直呼吁Uber關閉或限制動態定價策略。如果Uber只聽乘客的反饋,可能在線上等著乘客叫單的司機就會變得少之又少,那么結果會怎么樣呢?想必每周都會有成千上萬人被困在惡劣天氣和深夜等待之中。我們知道,Uber的使命就是要提供便捷順暢的共享駕乘服務,而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其實是和他們的使命相違背的。所以,Uber沒有被網友“綁架”,通過推出一系列功能,比如uberPOOL和通知提醒,他們堅持不懈地讓服務變得更加實惠,更加可靠。
你知道嗎?在國際象棋的棋盤上,每個棋手走四步之后,棋盤上就會有2880億個位置可能性出現。是不是很令人驚訝,要知道,整個國際象棋上只有三十二個,六種不同類型的棋子而已。
和國際象棋一樣,構建一個平臺也是由一些簡單的規則所支配的,舉個例子,雙邊市場的目標,就是要平衡供給和需求,而實現這樣的目標,可能會有數千種不同的方式。
如果你僅僅有一個不錯的想法,或是一個產品原型,那么是無法創建一個平臺型公司的,你需要盡快處理供給和需求,也就是說,你必須在產品和平臺建設開發上下功夫,同時還要有支持團隊(比如財務團隊和運營團隊),這樣,你才能朝著自己的目標全力前進。
思達派(Stratup-Partner.com)授權轉載自鈦媒體,作者Michael P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