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文
一些企業在遭遇地方不誠信行為或不公待遇后,由于擔心在今后的經營管理中被“穿小鞋”,往往敢怒不敢言,選擇默默忍受。長此以往,企業的投資決策往往會變得更加謹慎。要更好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促進有效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合理增長,關鍵要努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最近,一則“中誠信集團創始人公開喊話亞布力”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中,中誠信創始人毛振華控訴所屬企業遭到黑龍江省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管委會的不公待遇。目前,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已表示將派相關部門開展深入調查。
這一“隔空喊話”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目前還不得而知。不過,這一指控至少說明當地的政商關系不和諧。畢竟,中誠信每年在當地的投資規模不小,今后的發展也離不開當地支持。毛振華不惜公開痛斥不公平待遇,恐怕心中的不滿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了。
這一事件持續發酵,必然對當地營商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當地政府有必要高度重視這一事件,對當地營商環境存在的問題展開深入調查。如果確實存在問題,則應嚴肅追責,絕不置若罔聞、縱容姑息;如果毛振華的投訴與事實有出入,也應對企業家給予耐心解釋、消除誤解。同時,當地應以此為契機,審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真誠地同企業交往,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真心實意支持企業發展。
其實,毛振華投訴的問題并非個案,在其他地方可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例如,有些地方在招商時給予企業在土地、稅收等方面優惠政策的承諾,當企業真正把“真金白銀”投進去后,許多承諾淪為一紙空文。更有甚者,一些地方不僅對承諾不予兌現,對企業遇到的難題不幫忙解決,反而“百般刁難”。有些企業抱怨說,在與地方政府打交道過程中遭遇“JQK”的忽悠式招商,即地方政府先用各種優惠政策的承諾把企業“勾”進來,“圈”塊地給企業,等投資項目上馬以后再“尅”企業。
這些做法不僅嚴重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也嚴重損害了民間資本的投資信心。去年6月至8月,國家行政學院在對“大力促進民間投資政策措施落實情況”作第三方評估時就指出,個別地方仍然存在政府誠信意識欠缺、“新官不理舊賬”等問題。
一些企業在遭遇地方不誠信行為或不公待遇后,由于擔心在今后的經營管理中被“穿小鞋”,往往敢怒不敢言,選擇默默忍受。長此以往,企業的投資決策往往會變得更加謹慎。一些企業甚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即便地方給出的政策優惠力度再大、措施再實,也始終保持觀望,不敢輕易投資;一些企業甚至“脫實向虛”,把大量的資金投向資本市場,進一步加劇實體經濟的下行壓力。2017年前11個月,我國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5.7%,增速自6月份以來逐月放緩。這一增速放緩的背后,與營商環境欠佳特別是一些地方政府失信于企業不無關系。
當前,我國許多地方都面臨著不小的投資下行壓力。要更好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促進有效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合理增長,關鍵要努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黨的十八大以來,許多地方在改善營商環境方面已經作了諸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過,改善營商環境并非一日之功,任何一個負面事件也可能讓所有的努力付諸東流。
在呵護營商環境的過程中,黨委政府應對企業給予更多關注,在企業遇到困難和問題時要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真心實意支持企業發展。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應與所在地的黨委政府多溝通交流、講真話、說實情,支持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對于個別工作人員故意刁難和不作為,也要用好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健康向上的營商環境來之不易,需要每一個人去悉心呵護,并常抓不懈,“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這樣才能真正吸引企業、留住企業,讓企業敢投資、善投資,共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