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創業CEO問了我一個問題——核心管理團隊剛剛組建,發現大家合作并不好,該怎么辦?
這個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尤其是在一些明星創業公司里,會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因為這些公司的核心管理團隊一般是由投資人幫助組建的。因此呈現以下3個特點:1.彼此之前并沒有合作過,是陌生人;2.每個人之前都是“牛人”,或技術牛人,或市場牛人,或運營牛人;3.大家的背景不同,有的是線上背景,有的是線下背景,但大家都有過成功的經驗。投資人的想法很簡單——把這樣一些優等生放在一起,成功的概率會很大。
其實不然。一個真正團隊的形成并不是靠“個體”牛。現實情況是,個體越牛,沖突越大。在一些已經到了C輪D輪的公司,這種沖突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公司的發展。在有的公司,沖突無法調和,竟然出現了分而治之的情況。
一個“團隊”的形成是有規律性的:團隊初建時只是人湊到了一起,還稱不上是一個真正的團隊。開始合作的初期,由于大家的背景不同,對事情的看法肯定會有差異,彼此又比較陌生,相互的脾氣秉性不太了解,這種情況下出現沖突是非常正常的——這是團隊構建過程中必定會經歷的“風暴期”。如果通過了“風暴期”,大家建立了新的團隊的目標和規則等,一個真正的團隊才開始形成,并形成戰斗力。
那么怎么才能盡快的通過“風暴期”呢?
這可不是一兩句話的問題,有的CEO會講:“我和團隊都說過不止一次了,怎么還是不照著做?!”在創業階段,目標可能都會不斷變,這種溝通就更顯重要。在華為創業初期,任正非就是最有激情的宣傳家和煽動家。另外,角色這時會有沖突,尤其當有兩個以上的人要爭當真正的“領導者”的時候。如果你是CEO,一定不要給“爭權者”以機會,心態可以很包容,但態度一定要堅決。
這個階段,3-4天的戰略會是必須的。為了防止會議變成漫無邊際的消耗戰,應該由有戰略解碼經驗的人組織。明確之后,CEO就要針對當前目標,以及圍繞目標做什么事,和大家反復溝通。
年紀輕的“牛人”多會陷入PK思維,通過戰勝別人來證明自己的“牛”,這恰恰會損害團隊目標的達成。真正的團隊“領導者”眼里一直盯的是團隊的目標,這時他會變得包容,變得有策略有迂回有節奏,而不是和人爭一城一池的得失。初創團隊,大家以前都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成功經驗,面對一個新的目標,更多地傾聽,更多地學習隊友的長處,再互動融合,才能取長補短,形成更強的戰斗力。對于一些關鍵高管,可以匹配有經驗的高管教練來幫助他打開心扉,提升自我認知和情商
隊友之間是需要“化學粘合劑”的,這種化學粘合是人與人之間的粘合,而不只是工作伙伴。有時候走出工作場景,大家喝喝小酒,談談人生,CEO可能會對自己的隊友產生更多的欣賞和認同——原來他還是足球一級運動員呢!原來他還干過這么傻的事呢!這時大家之間的接納、理解就會更多。
團隊是需要一個個“勝利”來加固的。圍繞一個短期目標,大家通過配合、互相補臺打“贏”了,這種感覺就像踢了一場酣暢淋漓的球賽,灌了個對方3:0——團隊的凝聚力就會得到一次升級。
要想度過“風暴期”,一定要警惕下列具有破壞性的行為:一直以自我為中心,過分堅持自己的觀點,不懂得與團隊的適當妥協與融合;不懂得傾聽,拒絕溝通;形成了團隊決議,還一意孤行。如果有人持續這樣的行為,團隊久無法度過“風暴期”;如果過不了“風暴期”,創業團隊幾乎成不了事!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作者曹新宇,系前IBM首席領導力顧問,戰略和人力資源管理專家;現任TALENTOP 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