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2017云棲大會北京峰會主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正式召開。“飛天智能”是貫穿今年幾場云棲大會不變的主題,在這場匯聚前沿科技的盛會上,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是最熱門的話題。

在20日的北京云棲大會主論壇上,阿里云總裁胡曉明發表了聚焦AI的主題演講,向人們介紹了阿里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與實踐成果,以及對未來應用的設想。
胡曉明表示,阿里的AI技術主要建立在三個驅動的基礎上,分別是場景驅動、計算驅動、數據驅動。
在系統化的驅動下,阿里已經將AI技術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包括智能金融、智能零售、ET工業大腦、ET城市大腦、智能汽車、智能家庭等,覆蓋商業、工業、社會管理、以及人們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

胡曉明重點強調了阿里在城市大腦方面取得的成果。他表示,目前阿里城市大腦目前已經在杭州成功試點,接管了杭州128個信號燈路口,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時間節省4.6分鐘;在主城區,城市大腦日均事件報警500次以上,準確率達92%;在蕭山,120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縮短一半。
在介紹阿里的AI能力時,胡曉明還提出兩個說法:從“看見”到智能,從“聽見”到智能,從計算到智能。

運營商世界網了解到,胡曉明所言的從“看見”和“聽見”到智能可以通俗理解為:通過“刷臉”和“語音識別”實現人工智能。事實上,阿里云早已將這一想法付諸實踐,那就是12月5日在上海落地的“AI地鐵”。阿里云與上海地鐵達成合作,涉及的核心技術主要有語音購票、刷臉支付/進站、客流監控。
在20日的主論壇現場,一段小視頻完美地詮釋了“AI地鐵”的魅力:乘客只需要對著售票機說出目的地,例如“我要去外灘”,售票機會自動向乘客推薦線路和站點,乘客掃碼或者刷臉即可購票進站,全程不超過數秒鐘時間。經歷過部分地鐵站復雜的購票程序的人,更能體會到“AI地鐵”的便捷。

而“從計算到智能”又指什么?——只有強大計算能力才能實現智能。阿里云顯然對自身的計算能力很有信心,胡曉明介紹到,目前阿里云已將BigBench數據規模首次拓展到100TB,達到8200QPM,流計算峰值每秒高達千萬QPS。
事實上,對于阿里云的“排頭兵”地位,業界也存在共識。在不久前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阿里云的ET大腦還摘得了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獎,這一號稱“超級智能”的產品在20日的云棲大會北京峰會上也正式發布。
在20日的云棲大會北京峰會主論壇上,“AI”可以說是一個貫徹始終的關鍵詞。由此也可見阿里巴巴對于AI領域是蓄勢已久,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