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么”由張旭豪、康嘉等人在上海創立,是中國最大的餐飲O2O平臺之一。從2009年4月成立到現在,餓了么已經進入超過260個城市,累計用戶近4000萬。最近,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仔分享創業時認為,要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必須做到以下3點。以下內容為張旭豪口述,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略有編輯:
資本市場在不斷地變,創業團隊和自己的小伙伴們到信仰不能變。作為創始人和CEO,一定要不斷把企業的文化、創業公司的信仰,初創時候的夢想維持住——它就是一團火焰。
創業團隊要把初心不斷蔓延到公司的方方面面,公司才會好。
創業者一定要快速抓住市場的痛點,尋找到最快速的增長的那條曲線跟業務線,然后加快迭代速度,這樣創業公司才可以生存下去。
此外,一定要適應市場的變化。無論是資本的市場,還是用戶的市場,供應商的市場,這些變化要去擁抱它,從而使公司壯大。要保持創業時候的最早的初心和理念。
很多時候,創業者們夸夸其談的戰略沒有價值——要么不是很深入,要么沒有抓住用戶的痛點。
餓了么一直以來有一個名言:一定要從一個很小的切入點開始!
餓了么當時創業的時候,覺得網上外賣是一個切入點,可以切入到整個行業。當時還沒有移動互聯網,只有PC互聯網,業務有很大的挑戰。餓了么要說服一家餐廳上我們的網站,需要拉網線,買電腦等,付出很多,甚至自己來買這些,給餐廳提供工具來加入“餓了么”。
現在,餓了么不但有中午午餐和晚餐的服務,現在更有早餐的服務,生鮮的服務,水果的服務,這些品類的擴張,不是創立之初就形成的,而是通過一個點逐步展開的。
創業企業,特別是互聯網公司,要抓住一個用戶的痛點,然后在其他的品類、其他的項目上做好,這樣的話,更容易取得成功和進步。
餓了么創業之初不是網上平臺,只是4個創始人騎著電動車送外賣。當時不是依靠互聯網,而是通過一個電話本來做業務。每天的配送結算非常復雜,一天工作結束后,結賬就要結算到十一二點鐘。
后來餓了么發現信息不對稱也是餐廳一個痛點,于是交掉了配送的工作,通過NEPS系統,來改變餓了么的商業模式。
在執行方面,很多人會問:當時很多創業伙伴模式比較類似,餓了么怎樣尋找差異化競爭的切口呢?
餓了么的做法很簡單:給餐廳安裝一臺可以接單的電腦。雖然是一個小的問題,但是解決了餐廳里面記單難等一系列小的問題,從餐廳里面開始火爆起來,所以說陸陸續續就把其他的平臺就甩到后面去了。
再后來,餓了么又發現配送也是一個大的問題,于是餓了么轉變了角色:從以前的信息平臺和交易平臺的服務商,到今天的物流服務商。今天,“餓了么”自營物流超過了500萬人,全國有一千多家代理商提供物流服務。
在所有的發展過程當中,過去七年左右時間,餓了么在不斷變化,去解決商戶和用戶的痛點,從而讓公司的業務,包括用戶,各項數據保持著高速的增長。
所以說,要有開放的心態,不要給自己定標簽說做輕或做重的模式,大家要拋棄這些條條框框,用開放的心態來擁抱變化。
公司要基業常青,就要一直保持著創業的活力。只要有這三點,成功才會離創業者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