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早期創始人來說,公關行為的最高目標就是讓用戶產生“共鳴”。初創公司CEO得學會放低身段,融入草根,去分析要公關的用戶角色。
小米的公關角色分類脫胎于Malcolm Gladwell的 《引爆點》,引爆點中最有名的理論,就是把傳播角色細分成聯系員、內行和推銷員。
小米當年依靠MIUI聚集的一群極客用戶(也就是最早的米粉),憑借著這些發燒友中意見領袖之口完成社會化營銷。小米的口號早期為什么被定義為“為發燒而生”?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適合最早一批使用小米的用戶的口號,帶有輕微極客屬性( “內行” 和“推銷員”),而在另一面,通過社交工具和線下圈子(“聯系員”),小白用戶看到的是一個被 “論壇大神”推薦的超高性價比機型,以及“屌絲”文化帶給他們的親切感,這一切后來被寫成了那本有名的《參與感》當中,當做教材向外推銷,但《參與感》還是脫胎于《引爆點》。

在國內的創業者當中,羅永浩講故事的能力能夠排到前三,從《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創業故事》這樣的演講,到《我的奮斗》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這樣的書籍出版,老羅把一個小鎮青年的逆襲故事說了無數遍。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剖析這個故事,去發掘一個創始人應該如何公關自己。
一直以來,一個好的創業故事都應該遵循下面這三項原則:
①從低起點開始奮斗
②具有與眾不同的經歷與個性
③保持與觀眾的共同點

這個世界大多數都是平凡人,受制于環境,想努力掙脫又缺乏勇氣。他們每天都在理想和現實之中矛盾與掙扎:我要不要辭掉國企公務員呢?我要不要離開高管職位去創業呢?而在這理想和現實糾結之中,可就大有文章可做了。
網上有個流傳很久的叫《書生馬云》的視頻,是馬云當年去體制內跑業務拉贊助被拒絕的片段,這段經歷后來被馬云稱之為在北京碰壁的歲月,據說那時的馬云曾經在末班公交上看著窗外呢喃:北京你為什么這樣對我。至于老羅的磨難,那就更多了,其悲壯程度簡直離“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只有一步之遙了,讓我們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①背上十字架
②制造對立的聲音
③傳播情緒:激發好奇心,從失望到希望
一直以來,老羅是一個喜歡主動給自己背一大堆十字架的人,這一點就不贅述了;在制造對立的聲音方面,大家都還記得,2014年優酷直播的羅永浩約戰王自如事件吧。

至于在傳播情緒上,羅永浩更是其中的高手,如果把2015年堅果手機發布會的全程看完,你可以細細琢磨老羅的每一處停頓和小哽咽。
永遠記住,在外界看來,團隊和企業文化是一脈相承的。
中國人有兩個特定的社會情結:一個是較為重視出身,還有一個就是三人成眾(重視團隊)。作為創始人要進行對外公關的時候,適當推一推團隊很有必要。
在創業早期,一家初創公司可以借助團隊原先的出身推銷文化,例如比較常見的“XX系創業團隊”。不僅可以給公司定一個調性向外界傳達“我們是一群怎樣的人”;同時,對用戶和投資人也有一定的背書作用。
按照武俠小說的說法,以上介紹的只是武功招式,但是越高深的武功越需要相應的內功心學來化解,不然一不小心練偏了,真氣亂竄就容易走火入魔。對于創業者來說,公關推廣中最應提防的心魔莫過于創始人自嗨。

對于初創公司創始人來說,因為知名度還遠遠及不上前輩大佬,所以在公關對話時,千萬不能以自我為中心。千萬不要自嗨。
創業者在這里不妨把所有潛在用戶都想象成伸手黨,對他們來說,創業者首先要給予他們例如心態指導、價值觀信心、或者思路工具。完成了這一步,我們才能考慮用戶是不是真的會購買產品,或者成為這個品牌的粉絲,積極的去進行傳播。這就是CEO們的“共鳴型”公關。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投稿。本文作者舍予兄,系三只松鼠前廣告策劃,社會化營銷研究者,目前正在撰寫 《共鳴:互聯網人必備的公關推廣手冊》,本文將作為“共鳴”體系全書的一部分。微信號shuyang9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