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打工不同,創業的核心是建立全新的解決方案,去解決正在影響用戶體驗的問題,沒有路徑可以遵循(雖然中國大多數模式都是借鑒硅谷)。
在這種探索中,創業者一不小心就由先驅變為先烈。怎樣才能降低無謂失誤的比例呢?作為創業者中的一員,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撰稿人認為,要想解決問題,首先要提出問題。如果你的問題錯了,就永遠找不到用戶需要的解決方案。
美劇中常有人會說:這是一個價值百萬美金的問題。大意是你終于問到點子上了。然后順著這個問題不斷拆解,就會找到答案,或者找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法。
如果你沒有找對問題,你就永遠不可能到達目的地。
用戶在尋找解決方案的時候,只會在現有的世界里思考,即便偶然開腦洞,也不會想到如何實現和解決。這就是福特說的,如果我問用戶想要什么,他們就會說,一匹更快的馬。
毋庸置疑,這個答案里確實也包含了用戶的需求。就是“交通要更快”。但用戶的想象力不夠,無法預見有更新的更快的東西出現。
汽車剛出現的時候確實不如馬車和馬。而且它要求有平坦的道路、遍布的加油站、方便的維修、以及一整套交通規則。但當它解決了速度、成本、道路等問題以后,它就逐漸淘汰了馬車。
從中可以看到,慢是用戶的痛點,但更快的馬卻不是解決方案。如果沒能正確的挖掘和理解用戶的深層次需求,創業者就無法提出正確的問題。如果你想為每個用戶都找到更快的馬,那就是沒有問對正確的問題。
蘋果做手機的第一步,是喬布斯覺得“現在的手機爛透了”。然后他們發現了很多很多問題。比如:耳機太爛了,功能太復雜,沒辦法快速獲得信息……那么這些問題的本質是什么呢?
喬布斯認為,用原有的手機制造方法,不可能解決用戶體驗這些方面的問題。最好的辦法,應該是想辦法讓手機也能擁有整個互聯網,甚至可以記錄整個移動和貼身的軌跡。這才是iPhone能夠改變世界的起源。
再比如Apple Watch。大家一直在討論瑞士手表怎樣怎樣,人們為什么不會選擇Apple Watch的種種原因。但是,我們去挖掘問題的本質:人們真的是用它看時間嗎?人們真的是嫌棄智能手表電子的很廉價嗎?人們真的覺得智能手表不值那么多錢嗎?人們到底為什么帶手表?
答案各位都看到了,蘋果給出的答案是:硬件要足夠時尚可以戴在每個潮人的手腕上;軟件則是Glance(一瞥),占用用戶不超過10秒時間。至于智能等等,只是錦上添花。也許有一天它會成為主打功能,但早期要先干掉手表。而且要超越手表。就好比iPhone存在的第一步要先干掉功能手機,然后APP才有價值,逆襲成為智能手機的主打功能。
我們以蘋果和喬布斯做iPhone手機為例。
找到了關鍵的問題以后,他們沒有遵循慣例,而是把一切都推倒重來:沒有屏幕?蘋果自己去找玻璃廠談;沒有觸控技術?蘋果收購一家初創企業;沒有GPS手機元件,蘋果去找廠商談判……為了解決他們自己提出的問題,蘋果設計并自建了一整套的解決方案。
實際上,只要找到正確的問題,并且毫不妥協的去尋找解決方案,創業者就能做出更好的產品。
很多人都是站在當下,發散的去提出問題。而沒有站在將來,看到當產品完善、問題解決后回帶來怎樣的改變——這就是創業者的工作。
當創業者根據上述方法找到了解決方案,并且做出了原型產品,工作才剛剛開始。我們需要帶著原型回到我們最開始的地方,再和需求碰撞,不斷修改每一個細節。這樣,在一遍又一遍的打磨過程中,創業者就會越來越篤定,找到用戶真正需要的產品。當產品成型后,所有人都會說:沒錯,就是這樣的。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趙博思,資深喬布斯粉和蘋果粉,正在寫一本關于喬布斯與創新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