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榕資本管理著3支美元基金和2支人民幣基金,總額近7億美元和10億人民幣,專注于TMT行業初創期和成長期投資。
近日,高榕資本創始合伙人張震做客網易創業club“創線人”欄目,分享了自己在多個行業領域的趨勢判斷與投資邏輯。以下內容來自張震等分享,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略有編輯:
生鮮電商是一個非常大的領域,也是電商行業中為數不多未決出王者的領域之一。現在這個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但是格局未定。
做生鮮電商領域的投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簡單說主要有兩點:
—— 供應鏈方面,在貨源采購上是不是有不一樣的優勢。
—— 做生鮮電商需要解決冷鏈配送的問題。對于創業公司而言,要解決冷鏈配送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且所需要的投資額度也不小。
未來,如果有生鮮領域初創公司能找到好的模式,在不燒錢或少燒錢前提下把規模做起來,我們覺得會有不錯的投資價值。
同城貨運市場最大的問題是競爭過于火熱,主要企業還是以燒錢補貼的方法在運作。如果按照目前的方式去做,大部分企業生存都不會特別好。
未來,可能的情況是,誰有最多的資源、誰有最多的現金儲備就能活下來。如果是這樣的話,也許58到家做出來的機會最大。
整體來講,垂直領域社區是挑戰和機遇并存。
所謂挑戰,指的是商業模式不是很容易建立。大家也都看得到,過去幾年里,社區類創業公司的成功概率基本上是非常低的。
機遇當然也可能存在,例如互聯網醫療健康等領域可能會存在不錯的機會。
但所有垂直領域社區在發展過程中,可能都要考慮現有大平臺(比如微信)所存在的競爭性。所以,這些創業公司需要找到自己獨特的資源,最好是能夠通過和垂直領域行業資源的合作,搭建起比較高的護城墻。只有這樣,在面對大平臺等公司的潛在競爭時才有生存的余地。
新車電商面臨的挑戰是比較大的。
對于傳統線下4S店,他們銷售新車的毛利非常低,這塊業務有時候甚至是虧損狀態。4S店之所以會繼續做新車銷售,是因為這是他們導流的手段——他們通過做保險的銷售代理和汽車的售后服務來賺取利潤。所以要做新車電商的話,可能要跟保險和售后服務進行一個比較好的結合,才能建立起一個長期的商業模式。
另外的一個挑戰是,汽車廠商的談判力都很強的。初創公司在和廠商去談的時候,如果有能力獲得供應鏈支持、熱賣車型支持,對于開展業務可能會有大的幫助。
企業服務市場一直處在不溫不火的狀態。在美國早就出現了很多像SalesForce這樣做的不錯的公司。中國這么多年下來,企業服務領域估值過10億美元的公司都屈指可數。
這里面可能有一些歷史的原因:
—— 大公司在接受企業服務時通常都希望是排他性服務。大公司需要一個可以獨立使用的封閉性體系,要么自建,要么請外部第三方開發。這就意味著,過去很多企業服務都是一次性業務。這種模式對企業服務商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
—— 中小企業普遍希望接受免費服務而不太愿意付費。
但是,隨著中國創業企業的成長,從新公司成長出來的大中型企業會越來越多。隨著人力成本的提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考慮接收付費的外部服務。因此,該部分需求一定會越來越大。整體來看,企業服務領域長期看好。
從互聯網金融今天資金供給和資金需求的兩端來看,今天中國市場上現金的儲備是足夠的。
所以,今天更大的挑戰是在資產端。因為只有好的資產,才能控制好逾期率和違約率。這樣,無論P2P,還是其他類型的金融服務平臺,才能有一個長遠的發展前景。
理財端也會有很好的機會。因為隨著不同理財產品的出現,用戶也面對著不同的選擇,所以這兩端應該都會有各自的機會。
另外,不管在資產端還是理財端,都還有很多創新的模式。比如可以研究下,美國的新技術模式在風控方面有些什么值得深挖的地方,相信這里面隱藏著很多機會。
保險行業本身有幾萬億的規模,而互聯網上目前滲透率很低——第三方的統計數據顯示只有6%。所以,互聯網保險領域會有很多的機會,會有很多創新性的商業模式。
互聯網保險是一個很大的概念,里面涉及到財產險、意外險等各種險種。針對不同的險種也會有不同的做法,包括在國外出現的互助保險也有很多的創新。
內容創業這塊的機會很大,因為內容這塊涉及的面也比較廣,包括影視、深度文字等應該都有機會。
內容創業最大的挑戰應該是可復制性。比如,著名導演可能會連續拍出兩部好戲,但第三部片子的創造力會不會枯竭?能不能持續的產生創造力?這些都是問題。
另外,每一代互聯網用戶對內容的需求都不一樣。為什么目前會圍繞著二次元出現一些熱點?這跟90后、95后這些人群逐漸成長起來有關。
張震同時指出,目前中國創投領域確實還比較冷,且在2016年上半年延續下去。但到了2季度,創投會再度活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