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 20周年, 作為官方慶祝活動的主辦方之一,香港生物科技協會于11月22日至25日舉辦了“2017香港生物科技視界-世界生物技術大會: 診斷與治療”。數百位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以及生物行業人士云集香港科技園,分享生物科技的前沿成果,探討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為中國生物科技和生物產業的發展所帶來的黃金機遇。

前海創投孵化器董事長、勤智資本總裁湯大杰博士應邀于做了《生物醫藥投資--我們的邏輯與方法》的主題分享。

湯大杰博士表示;生物醫藥產業目前面已經迎來了政策風口。自今年10月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以來,包括CFDA在內的各有關部門頻頻發布重磅文件。國家對于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力度之大可謂前所未有。然而在這樣的背景下,早期的生物醫藥項目依然沒能得到資本的足夠的關注。
湯大杰博士總結到:生物醫藥產業的最大特點是周期長。雖然我們欣喜的看到在國家政策支持和產業鏈成熟度提升的協力下,目前藥品開發的周期有縮短的趨勢,但其一般周期依然要長于市場上主流基金產品的期限。所以能投資早期生物醫藥的資本,一定是需要耐得住寂寞、有情懷和產業認識的資本。同時,也要從產品設計方面入手,采用“長短搭配,以短養長”的方式,組合成熟期項目和早期項目。以成熟期項目,作為基金產品的安全墊,以早期項目來調整預期收益,在產業訴求和資本訴求之間尋求平衡。
湯大杰博士表示:投資需要回歸本質,本質就是項目的質量。在判斷項目時緊緊圍繞“專業、專注”兩個方面。因為生物醫藥類項目,特別是創新藥,每一個產品背后,沒有數十年的基礎研究和積累,是很難成功的。所以在選擇項目的時候,特別注重其背后的積累,比較多選擇海外華人科學家群體的項目。同時,對于創業團隊的專注度、激情和情懷也非常重視,相對于“候鳥式”創業,更傾向于選擇“破釜沉舟”的創業團隊。
此外,我們是以一種做生態的概念在做投資。通過兩年左右的努力,目前已初步完成了涵蓋基礎研究、藥物發現、臨床前開發、臨床開發以及上市流通等不同階段、不同流程的產業布局。各種資源在搭建的產業平臺上,分工協作,通力配合,共同創業。
最后,湯大杰博士強調,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和建設,對產業和資本來說都是一個機會。香港和深圳,通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優勢互補。大灣區的建設有利于結合香港的科研優勢與深圳的產業化和創業資本優勢,一起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

會后,湯大杰博士代表前海創投孵化器、勤智資本,參加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聯盟成立儀式”并榮幸的作為創始會員加入聯盟。出席該儀式的嘉賓還包括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劉智勇先生、香港生物科技協會主席于常海教授、美國芝加哥大學終身教授羅茲曼院士、深圳羅茲曼國際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周國瑛教授、北京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鄧玉林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系主任錢培元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系主任詹華強教授等。

PS:2017,資本紅利元年,產業與資本對接已是大趨勢,面對瞬息萬變的時代,到底如何才能抓住未來?受工信部委托,清科創智商學院、前海創投孵化器聯合并特邀深創投、高新投、深交所體系實戰并善戰的投資大咖,共同打造,強勢推出“企業經營管理骨干創投人才培訓項目”此項目,全面系統講解“創投”,干貨滿滿,實戰策略解析!
不到20天就招滿1期班,學員評價“創投培訓的黃埔軍校”。現二期班正式啟動,誠邀行業優質機構、創業精英,共同參與,共創“創投”新時代。
2022-11-04 前海創投孵化器發布了 《2022深海論壇系列活動:粵港澳大灣區海洋合作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的文章
2022-11-04 前海創投孵化器發布了 《2022深海論壇系列活動:海洋經濟與碳中和融合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的文章
2022-11-04 前海創投孵化器發布了 《2022深海論壇系列活動:海洋生物醫藥創新合作和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的文章
2022-11-04 前海創投孵化器發布了 《專家學者齊聚2022深海科技創新發展論壇系列活動 共促深圳海洋產業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