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7天,中國股市就將全年的漲幅全部清零,拉到了負數。
恐慌情緒開始蔓延和傳播。凡危機到來時,最重要的一個標志就是機構或者大佬出面穩定軍心,兩天之內,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撰稿人至少看到洪泰資本盛希泰、青山資本張野親自執筆撰文。
一定要把這個現象理解為:前方高能預警!
創業者已經感受到了寒冬,現在很明顯的一點就是:B輪難。
B輪融資能夠成為對資本市場最敏感的融資輪次,也不難理解。因為B輪融資額度相對天使輪和A輪還是比較大的;走到B輪,投資機構也一定要實打實看市場數據;而且B輪相對靠近上市,最資本市場環境更為敏感。
好了,現在很多創業者已經開始將下一輪融資進度提前、估值降低;而機構則開始放緩投資結構,開始猶豫,或者壓低估值。
一進一退,創業者就慌了。
很多人說,如果創業圈有泡沫,擠出來就好了,拿股災打壓我們估值算怎么回事?
首先,泡沫是要擠的。前期創投大潮確實催生了泡沫,估值虛高的判斷在投資圈早有盛傳,機構具有擠泡沫的本來意圖。
下面我們說說創投機構為什么會謹慎。
首當其沖就是退出信心不足、渠道不暢,創投機構的錢也是找LP募來的,但股市大跌之后,機構開始考慮針對LP的下一輪融資難度,將現有資金周期拉長。
其實給創投機構只是LP資金分布的渠道之一,更大部分通過各種投資形態與二級市場直接關聯,影響到其給GP公司后期注資的進度和信心。
投資機構周期性閑置資金會選擇通過各種形式進入資本市場,直接影響其資金池。
除了等待資本市場復蘇外,創業者該怎么辦?
當然是現金為王,在運營上適當放緩擴張節奏,比如之前的補貼啊、地推啊,還是需要克制一下,之前燒投資機構的錢已經不少了;另外就是選擇更具性價比的推廣方式,放棄廣告、少投入渠道流量,多用公關推廣方式。
在融資上,可以適當降低估值規模,抓緊拿到下一筆錢;在收入上,可以開辟和放大可行的獲益來源。
想跟創業土豪們說句話:其實這是你們逆勢擴張的機會,比如逢低并購關聯公司、收購團隊等。
別說你創業之后再也回不到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那是你還不夠窮,你等著。
賀大卓供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專稿,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賀大卓個人微信:quanfanglian(不太好懂,由賀大卓三位前女友的名字組成,她們分別叫:亞泉、杏芳和春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