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騰訊眾創空間舉辦的華南首場“OPEN CLASS”上,騰訊移動互聯網市場部副總經理陳濮認為,作為初創公司CEO,必須先破除以下4大互聯網營銷的迷思:
互聯網思維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因為互聯網上所有的理論都離不開既有的管理學發展體系,而營銷也是如此。
營銷的內涵不是傳播,傳播的方法是手段不是目的。人的需求千百年來從來沒有改變過,現在互聯網所有活躍的APP都是滿足這些需求,社交、娛樂、消費、安全等等。
所以傳統營銷理論中被驗證過,能創造用戶價值的方法依然適用于互聯網,只是在互聯網時代營銷傳播的方法和渠道改變了。就像人類傳播環境從報紙到廣播、電視、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改變的是溝通渠道,不變的是人心被打動的方式。
所以,移動互聯網營銷的本質=傳統市場營銷智慧+對于移動互聯網對于生活形態影響的認識。看看現在熱門電視節目的廣告時段,一大半都是互聯網企業在投放。而在第三方的監測里,騰訊發現互聯網企業對于傳統媒體的廣告投放絕不遜于傳統產業。
許多號稱互聯網思維的營銷,都是用一個具有爭議性的事件來搶眼球引起熱議,甚至很多時候是一片罵聲,但還自以為成功沾沾自喜。即使有少數一些成功的“一招鮮”,但他們從來都是不能被復制的。專業的市場人員從來不能保證有“一招鮮”的東西,當你強求“一招鮮”的手段時,最后往往產生不符合常理,具有高度爭議性的事件策劃。
例如,前陣子在網上熱傳“用國產手機不能上飛機”的視頻,似乎引發了許多討論,但對于該品牌手機的市場地位和銷量沒有一點幫助。更糟糕的是,用多了負面營銷手法,讓自己的品牌與負面評價綁在一起,最后對業務只有負面,沒有好處。因為人們對于一個品牌的認知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
許多互聯網公司喜歡做各種“小快靈”的借勢營銷,認為借著網上各種熱議的話題來造勢可以省錢。然而這種營銷,借勢得好的自然可以贏得用戶好感,但借勢拙劣的更多,就只能湊個熱鬧。重要的是,品牌獨一無二的價值很難從借勢營銷里具有說服力地展現出來。
縱觀市場,沒有一個產品能靠借勢營銷改變自身的市場地位。因為刷再多的用戶眼球,也無法打動用戶去使用你的產品。我們熟悉的耐克和杜蕾斯成功借勢營銷,都是在大的主題營銷支撐下,精心策劃的借勢創意。當然,這些借勢絕對不是一般人想的“小快靈”,而是一個大團隊的精心策劃,費用肯定不少。
其實公關和市場密不可分,各司其職。公關通常直接溝通的對象是媒體和行業,再間接影響終端用戶的態度;而市場的工作就是主動出擊影響用戶的行為,轉化成為產品的活躍與新增。因此,兩者不可偏廢。此外,好的、有規模效應的公關策劃需要大量的資源支持。用省錢的心態做公關,很難做出出彩、有大影響、有的放矢的公關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