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斯坦福創業公開課上,號稱擁有大半個硅谷的LinkedIn創始人和CEO,Greylock Ventures合伙人?Reid Hoffman分享了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創始人。
Reid是Paypal黑幫的核心成員,他的投資眼光獨到,人緣極好,在硅谷號稱人脈王。LinkedIn在起步時,并不被看好,甚至被嘲笑是很無趣的網站。而他正是擁有反向思維的人,善于逆向創業,抓住別人不看好的機會。Reid的分享如下,經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編輯:
在媒體報道成功的創業故事時,往往將創始人描述成超人一般——會做產品,對市場很敏感,精通戰略,善于運營,還會融資等等,全能而完美。但實際上,好的創始人更多的時候只在一兩個方面超出常人,在他要解決問題的領域,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但絕不是由于他是全能天才;這個競爭優勢很多時候在面臨不確定性的時候表現出來。
既然不是天才才能創業,那么,優秀創始人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呢?
創始團隊最好2-3個人,能力優勢互補,而不是一個人;因為初創公司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會非常多,需要一個具有多方面能力的團隊一起來解決,這樣的競爭優勢更強大,初創公司才有可能活下來;
這一點其實很重要,你一定要選者一個最適合你的創業方向和領域的環境,包括人才資源圈、融資環境、市場環境、產業生態鏈等等。硅谷的環境很適合軟件公司、移動互聯網應用、輕科技公司等,但可能就不適合其他的一些創業方向——例如Groupon團購網,幸好在芝加哥起步,因團購網在硅谷會不受待見,因為他們起步時要依靠大量的銷售人員,超過80%都是銷售推廣,而這不是硅谷喜歡的模式。還有,假如你跑到硅谷來做時裝設計公司,肯定是跑錯地方了。
逆向思考并不難,難的是逆向正確思考;很多時候,當你周圍的聰明人都不認同你的創業想法和模式時,要靜下心來仔細分析他們為什么不認同,有沒有你所了解的東西/價值點被他們所忽視;當你確認那些被忽視的價值點時,你就很可能是對的。LinkedIn的起步就是很好的例子,當時我的朋友圈超過2/3的人都反對,不認同它的發展前景,而我確認我看到了這里被忽視的專業人士社交網絡的需求和價值點;LinkedIn?的增長模式也與Facebook等社交網絡的爆炸式增長不同,我們一直是穩步持續增長,并沒有爆發點。
這個問題常常讓創始人困惑,到底是掌控全局還是盡量放手,將任務傳遞給團隊?我的建議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既要掌控全局,盡量解決問題,同時要充分信任團隊,放手讓他們發揮。
什么時候應該靈活求變?什么時候應該持續堅持?這個把握非常重要。要仔細分析當碰到公司發展碰到難處時,你和團隊的信心是持續下降還是保持不變?如果你和團隊的信心一直持續下降,就要好好想想如何求變,怎樣做才能增長信心。
創始人也常常困惑,到底我是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司內部事務上,例如產品開發、團隊成長、日常營運等,還是把更多精力放在外部事務,例如公司的市場開拓、品牌宣傳、聯盟企業、公共關系等——答案同樣是,兩者都非常重要,必須同時兼顧,根據具體情況和需求來及時調整精力分配和策略。
在初創公司成長過程中,面臨的不確定性經常會讓我們懷疑自己的使命是否是空想。聆聽數據很重要,更重要的時如何正確聆聽數據,什么樣的數據值得聆聽,還要知道什么時候聽數據,什么時候聽從直覺和自己的內心。
大家都覺得創業者是敢于冒險的人,但聰明的創始人知道什么樣的風險,多大的風險者值得去嘗試?在什么時候要冒險?絕不能無畏的冒險。通常要在對公司面對的狀況有清除的了解,對風險的大小有冷靜的評估之后,再去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