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在?Coding.net?舉辦的分享會上,峰瑞資本(FREES?FUND)早期項目負責人田里以?“初創公司如何省之有道”?為題進行了經驗分享。據此,思達派略有整理,將這個主題干貨分享給大家。
過去?7?到?8?年里,國內人力成本以每年?16%?的速度上漲,這對創業公司無疑造成很大壓力。在招聘上,對初創公司建議如下:
首先很重要的一點是,價值觀比能力更重要,盡量招可以陪伴公司走很長時間的人。能陪公司走到最后的,基本都認同創始人,認同公司價值。如果為了短期業績招了一個能力較強、價值觀卻不符的人,創業者需要做好隨時和他分手的準備。
其次,為了找到志同道合的人,CEO?可以實驗多個招聘渠道。除了各種垂直的、綜合的求職網站,BBS、知乎等也可以嘗試。
第三,為了留住人,早期創業者可以在股權上適當大方一點。即在控制自己的股權結構的同時,適當讓出一些股權,因為這時候創業公司薪酬不可能付得很高,需要畫餅把好的人吸引過來。公司發展到后期時,創業者能付得起很高的工資時,要更多地拿薪酬來吸引人才,對股權要珍惜一些。
最后,除了薪酬與股權激勵以外,創業者招人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此外,年輕員工更關注軟性福利,對零食、健身、團建之類的生活方式抱有極大的興趣。
小公司追求成本,不太可能一開始就花很大的精力、時間和金錢來做一個很大的產品。
產品開發過程中,出于時間和經濟成本的考慮,創業公司可以多想用現成的(工具、技術等),然后去改造它,盡快把產品做出來。而且早期創業團隊,由于成本有限,又要快速上線,早期版本使用外包是個不錯的嘗試。
出于成本有限和快速上線的考量,早期創業團隊可以多使用外包開發。完畢后,創業公司可以采取數據驅動的思想,利用灰度測試、A/B?測試來進行迭代。這么做不僅可以幫助大公司減少迭代引起的用戶體驗變化,也可以幫助小型企業節省成本。
根本點是?“快”,一定要快,有時候沒有做到省時,甚至會錯過好的融資時機。創業者一旦犯拖延癥,會錯過融資時機
運營推廣也是可以省錢的。創業公司在運營方面要問自己?3?個問題:
1.用戶是誰?
2.他們在哪兒?
3.如何最低成本獲取這些用戶?
“用戶是誰”反映出不少產品經理的通病:誤以為自己的需求就是用戶的需求。比如,許多人認為微信應該推出更易用的?PC?端、網頁端。騰訊之所以沒有動手,是由于這兩個客戶端上活躍度并沒有外人想的那么好。另一個功能則是更便捷的好友分組功能。大部分用戶的好友只有一兩百人,因此分組并不是他們最迫切的需求。創業者之所以有時會感到這一功能有迭代的必要性,可能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好友比較多而已。
知道了用戶是誰,還得知道用戶在哪兒?。大多數人會忽略一個事實:老用戶往往會沉淀在老產品中,很難被挖掘出來。這個時候就要把戰火燒到老大哥那里,批量獲取精準用戶,快速起量。如果是一個知識分享型的社區,存量用戶可能現在就在知乎。如果是一個粉絲型的產品,存量用戶可能在微博或者貼吧。如果創業者去這些場所批量地抓取用戶,獲客成本可以變得很低,甚至是零。
在定義和定位好用戶后,如何以更低成本獲得這些用戶?如果創業者進行大規模的投放,刷流量,燒錢的速度很可能趕不上賺錢的速度。因此,早期公司需要做精細的渠道測試和實驗,這樣才能不浪費錢。
初創企業花很高的公關成本做活動宣傳,性價比不一定高。在沒有很多錢做推廣的情況下,可以多想一些能引起病毒效應的招兒。比如大家從?iPhone上發郵件,默認簽名就是“發自于我的?iPhone”。這是個成本幾乎為零的設計細節,但它本身具有病毒效應。Sent?from?my?iPhone,為蘋果做了多少廣告?
投資人喜歡會花錢的公司遠遠大于會省錢的公司。
那什么叫會花錢的公司?
第一個是它的資金使用效率高,每一份錢都花在了刀刃上,這樣的公司雖然在花錢,但事實上在省錢,因為它選擇了性價比最高的方式。
第二個是,創始人擁有半年至一年的計劃,知道在什么時間點公司應該處于什么位置。
高效花錢這件事也是存在迭代過程的。處于不同階段的公司,需要做的事情并不一樣。對于初創公司來說,招聘、融資,開發小規模的市場比較重要。一旦成長為增量型的公司,在產品服務打造、運營、市場推廣上的投入需要增多。
對于成熟型的公司,完善組織架構,奠定領導地位和樹立品牌形象更為重要,其中后兩個環節,即奠定領導地位和樹立品牌形象可能是非常燒錢的。但這直接決定了企業能否達成近似于壟斷的階段。如果創業者有非常明確的商業模式,知道將來怎么賺錢,燒錢能幫忙奠定地位,這個錢是應該花的。所以省錢,就是花錢花得有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