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喬布斯》一書呈現了一個不會在新聞中出現的喬布斯。和大多數新聞只捕捉一點,不顧及整個的真實不同,書中的喬布斯更加普通,也更引人入勝。
“大眾在看書的時候很難理解為什么會有人愿意為他工作,但他真的是一個了不起的老板。”蘇珊(Susan Barnes)是Mac團隊的財務經理、NeXT電腦公司的財務總監。“喬布斯真的很迷人,這毋庸解釋,而且他十分關心我們。”蘋果硬件的前高級副總裁魯賓斯坦(Jon Rubinstein)也同樣說。
喬布斯的遺孀勞倫(Laurene Powell Jobs)透露,喬布斯學習的欲望十分強烈,他會抓住任何機會學,是一臺“學習機器”。
當然,傻瓜才會試圖通過模仿別人怎么做的去追求成功,聰明人會去看喬布斯面對不同的問題怎樣應變,學習他們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天,思達派整理了書中適用于創業者的3個方法論,看一看我們能從喬布斯身上學到什么。
喬布斯一直認識到,必須要有團隊完美協作(這不意味著一團和氣)才能做出成就。要讓團隊的每個人都成為英雄。
盡管他被大眾形容成一個專制的細節管理者,喬布斯卻在蘋果的第二個任期時能一直保持自己的管理團隊完美且比較穩定。當他越來越成熟自信時,他身邊的高管也越來越強勢,固執己見并且享受和他爭論的時刻。
1997年,當喬布斯重返蘋果時,喬布斯給了蘋果團隊很大的權利和充足的富余空間。蘋果零售部的總裁羅恩(Ron Johnson)曾經向一群斯坦福MBA的學生透露:“喬布斯是我見過最棒的授權者。”其他人,像魯賓斯坦是個毋庸置疑的細節管理者,但他們付出的和所獲得的效果會一樣好。
實際上,喬布斯很勇于改正錯誤,只要你能用事實和邏輯清晰的說服他。
當喬布斯在1999年著迷于數字電影編輯時,團隊里的成員都想向喬布斯證明數字化音樂才是更好的選擇,他們于2000年初在Palo Alto的花園府酒店匆忙舉辦了一次會議,喬布斯立刻承認他們是正確的,隨后iTunes在12個月后發布,iPod也在其不到一年后發布。
當喬布斯最初推出iPhone時,他曾禁止獨立開發者為這款設備開發軟件,但在聽取團隊意見后就允許了App Store的建立,這也正奠定了iPhone的歷史地位。
我認為,喬布斯的創新一直都是漸進式的。所以“每次半小步,要穩穩的幸福”。
喬布斯當然是顛覆大師。但他更為人稱道的是他在創新產品普及方面所做的努力。喬布斯會把每一次產品演進的過程,都變成一個獨立的產品。推動每一個進步都成為一個獨立且迷人的產品,這是非常難得的。
1997年9月,喬布斯以全職回來擔當首席執行官時,他已經了解了蘋果的癥結在哪兒:大量囤積的庫存,缺乏靈感的員工,低迷的股市和毫無意義的市場份額,沒有什么單個產品能夠讓公司振奮起來。所以他慢慢的起步,循序漸進。
他發起了一場廣告宣傳活動,名為“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主要是為了公司的員工重塑蘋果的精神。
隨后,蘋果開始細致又耐心的布局。iPod的熱銷并不僅僅是提升銷量,還有關找到新的供應商和簽約制造商,采購新品種的金屬和其他材料,構建、追蹤和不斷改善新的產業鏈。然后每12個月(左右)推出產品的新版本。
消費電子市場的快需性使得漸進主義成為必須,而每個小進展也為新突破提供了契機。“我總是認為當一個項目結束時,你收獲的會比想象的多。”蘋果CDO(首席設計官)喬納森說。他們總是將某一件產品中所學到的運用到開發新產品上,甚至效果更好。
在某種意義上,技術其實是思想重組的產物。大多數“新”技術是現存技術的新組合,當它們融合時就會通過協同效應產生新能力。蘋果增量的產品周期正是喬布斯設想未來的基礎,他的想法并不是憑空閃現的。
2008年,喬布斯從耶魯管理學院聘請Joel Podolny來創建蘋果大學,課堂上會研究案例,成功的失敗的都有,但這些并不是教你如何成為喬布斯。
他希望掌管公司的人們能夠像他在蘋果最后的那十五年一樣,執行同樣嚴格的決策流程,即使沒有那么有魅力的人做企業中心,蘋果內部依然能夠協作發展。
這也是每個創業者應該學習的。要像喬布斯一樣,要想著成為自己,要去發現和解決問題。那么相信完備的思考、嚴格的決策流程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為什么喬布斯可以成功,而庫克也可以成功的原因。
和喬布斯一樣,庫克在管理團隊時也非常理性。庫克也做了些喬布斯可能永遠不會做的,像創建與企業相關的慈善計劃或是公開個人生活——比如出柜——他在用自己特殊的辦法證明他是個強有力的領導者。
其實,每個創業者都具有非常強大的學習能力,都可以好好運用在喬布斯身上得到的經驗,通過一點一點解決當下的問題,而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