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讀大學的胡博予跟幾個小伙伴創立了安碩信息,這家銀行風險管理軟件公司目前已在創業板上市,最新市值約100億人民幣。
經歷了10年創業后,他選擇了成為一名風險投資人,并研究出了自己的一套研究型打法:快狠準,不糾結。
藍湖資本重點關注O2O、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勞動力供應鏈、大的消費升級、汽車、旅游、教育等領域。第一期基金規模2億美元,主要投資于早期和中期的互聯網項目,單筆投資區間為100萬美元—1500萬美元。
藍湖資本的全職投資團隊,包括三名合伙人在內目前只有6個人。有來自麥肯錫、BCG的咨詢顧問,也有百度的產品經理、互聯網創業者。雖然背景各異,但共同點是都喜歡獨立思考、具備極強的好奇心,喜歡到第一線去做研究。
比如,胡博予自己也會親自做用戶訪談、去跑市場。胡博予稱,每個人都是根據真實世界在自己腦中的“投影”來做判斷,只有親自與一線直接接觸,才能讓這個“投影”更加接近真實的世界。只有這樣,才能對自己的判斷有信心,才能“快很準、不糾結”。
事實證明,藍湖資本研究型的打法在早期是比較有收獲的。
胡博予透露,藍湖第一期基金整體賬面回報已經超過三倍。
在投資上,胡博予對創業者的期望體現在以下三點:
①判斷力。團隊CEO要愛思考、懂產品、懂用戶,對方向和節奏有好的判斷力。
②領導能力。能夠找到好的合適的人,組織一只很強的隊伍,能夠打仗。
③勤奮。對于事情的做成有極強的渴望,肯于到一線體驗,發現事情的本質。
以上是胡博予選擇創業者最重要的條件,喜歡思考和研究正是關鍵。
在投資領域的挑選上,胡博予透露,他喜歡超級巨大的市場。這樣的市場一旦構建起自己的壁壘就會不斷的成長,有可能會成為超級獨角獸。
胡博予發現,互聯網行業的特點是“極少數的公司創造了絕大部分價值”。
在做了十幾年創業和風險投資后,胡博予總結了判斷創業方向的三把剃刀,依此來判斷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
第一把剃刀是變革因素:
以滴滴打車為例,滴滴打車只用了2.5年就達到了100億的市值,這是因為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滲透。所以在判斷一個模式是不是可持續的時候,應該檢驗一下為什么之前沒有發生,而這個時候發生了,是由什么環境因素變化導致的。
第二把剃刀是效率提升點:
當某一個企業推動了行業中的變化,創造了一個新的產品形態的去服務客戶的時候,就要考慮到有沒有對這個產業的整個鏈條提升效率,如果沒有提升效率,只是把原有產業鏈條上不同人承擔的環節自己承擔了,那么這種變化就不一定可持續。
第三把剃刀是規模優勢:
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往往存在明顯的優勢,規模越大體驗就越好,規模和密度常常會帶來效率和體驗的提升,這樣才容易構建自己的壁壘。
在節奏把握上,胡博予建議創業者應該更多的思考如何把業務的核心壁壘構建起來。而現在很多的創業者犯的錯誤是:核心壁壘還沒有創建,就開始強調業務的延伸、變現。另外,在當前的資本環境下,創業者更要考慮自己所瞄準的用戶需求是不是真實強烈,是不是能構建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