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卡、健身卡、跑步機、跑團、廣場舞……十八般武藝全都試遍了,為什么胖子們還是天天減肥天天肥?
“燃點”CEO閔蕾認為,減肥之所以難,最大原因還是“懶”,“而傳統的健身機構都要求人們主動上門,這不是要了胖子們的小命嗎?”所以,閔蕾反其道而行之,創辦了教練主動上門的“燃點”健身,并親自培養教練。
成立僅僅半年多,“燃點”就迅速俘獲了大批“懶胖子”們的心,忠粉已有五位數。
記者見到閔蕾時,她一身運動裝扮,英姿颯爽,原來她自己就是一名健身達人。“但是你肯定想不到,我曾經身體虛弱得爬樓梯都費勁。”閔蕾笑著說。
閔蕾是國內第一批移動互聯網創業者。早在2009年讀研一時,她就開始做移動平臺的校園信息服務,并于2011年獲得知名天使機構投資。
但是到了2012年,因為創業太拼命,閔蕾累倒了,乏力、盜汗。她將公司出售,休息了半年,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她發現自己最想做的還是創業,但是經驗還不夠,便進入了百度做產品運營積累經驗。同時一邊工作,一邊堅持健身,為再次創業打好身體基礎。
2015年春天從百度離職后,閔蕾找到了適合自己愛好的創業項目——O2O健身,便聯合兩位合伙人創辦了“燃點”在線健身平臺。

這又是一個“金三角”組合。CEO閔蕾和CTO祁夢月都是清華大學軟件學院的碩士。聯合創始人兼體育運動總監劉哲,則曾任國家跆拳道隊體能教練、康復師,并曾參與備戰2012年倫敦奧運會。?
對于再次創業的項目,閔蕾不僅有切身感受,而且有深刻的分析和認識。
和減肥一樣,“其實健身最大的痛點就是用戶的懶惰。”閔蕾認為,克服人的惰性去健身,本來就是一件近乎自虐的事。何況,在傳統健身房健身還面臨其它種種障礙——要么離家遠,路上耽誤時間;要么冬天冷,洗澡不方便;要么人多,器械排不上隊,這些都給了用戶不堅持的理由。當然也可以請私教,但由于時間限制,更顯麻煩。
看到這些痛點后,“燃點”開始了自己的探索。
把身段放低,一切從用戶的需要出發,用“預約私教上門、就近場館鍛煉”等方式,讓用戶擺脫場地和時間的限制,利用碎片時間就能健身——這就是閔蕾的新模式。
據閔蕾介紹,“燃點”的健身課程由專業健身教練打造,適合在家庭的空間條件下進行鍛煉,比如每個課程的場地面積要求多數是“2m*2m”。除了到家,用戶也可以到公司、戶外或就近的場館健身。這一方面解決了健身所需面積問題,另一方便也為注重個人私密性的用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因此,“燃點”的合作場館不僅有商業健身房,還包括社區健身中心、大公司或孵化器的健身中心等。
自由度上,用戶只需提前一天,預訂第二天早晨8點到晚上9點的任意時間。到時候,私教就會帶上啞鈴、彈力帶、TRX、泡沫軸等二十多種器械,拖著箱子上門,指導健身。
這種模式下,方便性問題解決了。但從用戶角度而言,因為涉及上門服務,教練的專業性和可靠性就被凸顯了出來。
而這也正是閔蕾著力的方向。
“除了模式外,‘燃點’最大的亮點就是經過嚴格選拔和培訓的專業教練。”閔蕾說。
據介紹,在傳統健身房里,健身教練的課時費是健身房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所以銷售能力強的教練才能立足,至于專業水平則是次要的。
“如果教練不專業,健身時很容易受傷。”閔蕾稱,“燃點”的教練都是經過嚴格挑選的,很多都“出身不凡”——有曾經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國家一級運動員、退役特警,還有北京體育大學、河北體育學院等體育院校的畢業生。

而即使通過了入門初選,這些教練也要定期接受“燃點”的培訓和考核,培訓包括專業培訓和服務培訓。在考核上,則有用戶訂單數、用戶評價、復購率,以及參加培訓的頻次等多個指標。
如此專業的服務,“燃點”的健身教練是不是很貴?
閔蕾告訴記者,“燃點”教練的課時費是149元每小時,個別高級教練是199元。這個價格比線下健身房便宜很多。“北京線下健身房教練平均價格是300元每小時,好點的更貴。但線下教練大部分收入都被健身房抽走了,教練能拿到的很少。”閔蕾同時強調稱,健身房對教練的工作時間限制的很嚴,白天沒有顧客也要在健身房待著。“燃點”不僅解放了用戶,也解放了教練。
由于價格親民、服務專業,“燃點”現在已經有了上萬名粉絲,熱門教練的課也非常緊俏,有的用戶甚至夜里12點守在電腦前,秒殺心儀教練第二天的課程。
不過,在閔蕾看來,一對一私教仍屬于中、高端產品。下一步,“燃點”將通過團體課、線上課等方式擴大用戶群體,最終將“燃點”做成一個全民性產品。
在融資方面,早在“燃點”剛成立時,就獲得了清華x-lab、蝙蝠資本數百萬的投資,現在正在準備A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