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曾經,這里的農民只會種玉米,山坡地多,氣候多旱,農民辛辛苦苦種了一年的莊稼,算下來卻賠錢。
他就像一個魔術師,用了整整9年時間,頂著重重壓力,歷盡艱辛,投入超過億元資金,培植出一枚神奇的果實,不但自己賺得盆滿缽滿,更帶動一方百姓富到流油。

春季花束密集,艷麗芳香;夏季綠樹成蔭;秋季果實累累,葉片紫紅;冬季黑紫色的果實形如藍莓,像黑色珍珠一樣宿在枝頭——這便是黑果腺肋花楸。
一串串“黑珍珠”掛在枝條上,有些枝條已被果子壓彎快貼在了地上。
看著這些成熟的果實,家住海城市東四管理區三大堡村的村民于慶純臉上露出孩子般燦爛的笑容,“種苞米沒啥意思,咱農民一年忙到頭不就是想賺點錢嗎?要賺錢就得想辦法。我這也屬于二次創業了,去年成本就全部收回了,而且還有賺。”
多年以來他一直守著自家的20多畝玉米地,2014年在老同學的建議下,在自家地旁邊又租了30多畝,共栽了50多畝黑果腺肋花楸。“二次創業”的他還真下了本,總體投入了60多萬元,而且很快就嘗到了甜頭。“如果有地,還會再租些。”嘗到收獲甜頭的于大哥信心滿滿。

于慶純所說的老同學,就是遼寧富康源黑果花楸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陳世富。正是在他的帶動下,海城的農民才自發地種起了黑果腺肋花楸。
黑果腺肋花楸集食用、藥用、園林和生態價值于一身,富含黃酮、花青素和多酚等物質,其提取物對治療心臟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有特效,目前國際市場缺口達100萬噸,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初步估算平均畝產值達兩萬元左右。果實深加工后價值更能增加5至10倍,每噸果實可提取出醫用黃酮2.5克,現在國際市場價在每克400美元以上。
黑果腺肋花楸是個寶,而為了讓更多中國農民跟黑果腺肋花楸結緣,陳世富這些年來可以說是煞費苦心。
為了一顆“黑珍珠”,他近乎瘋狂
陳世富生在海城,長在海城,17歲開始外出打拼,借著改革開放的良機,他從一個普通農民華麗轉身成為一名企業家,對于家鄉這片熱土,他內心始終滿懷深情,并想方設法幫助鄉親們增收致富。
幾年前,村民劉寶學曾給陳世富編了一段順口溜:“要想富,找世富,科學養豬全服務,經濟困難他幫助,決心跟他養好豬,現在走上富裕路,感謝領軍陳世富。”這段順口溜在當地流傳很廣。
“我干過不少行當,靠養豬發家致富,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有了錢,生活條件改善了,別人看咱的眼光也不一樣了。但這一切都沒有讓我感到興奮。走在熟悉的鄉路上,看著養育自己的這片土地,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要讓全村、全鎮的父老鄉親們都富起來。要讓大家都富起來,不光要抱團,還要找準項目。”陳世富說。
陳世富要找的,是能真正讓農業生產提質增效、讓農民擺脫貧困的好項目。2008年,好朋友宋長寬采了2000斤黑果腺肋花楸果實,自釀成1000斤果酒。為了答謝眾多好友,宋長寬特意從徐州買來酒瓶,又找本省企業做商標和紙箱,灌裝后用木塞封好,送給親戚朋友品嘗,這其中就有陳世富。

“長寬給我送酒的時候說,這個酒我肯定沒喝過。我自己也有酒廠,可還真沒聽說過這個黑果腺肋花楸酒。喝了酒,覺得不錯,我就打電話問長寬,這黑果腺肋花楸究竟是個啥東西。他給我簡單講了一下,我當時眼前一亮。
現在人們都講究養生,如果黑果腺肋花楸真有抗癌作用,能延年益壽,肯定有發展前景。加上這個東西耐旱,特別適合在咱們海城種植。要是能實現大規模種植,農民的收入能有很大提高。”
經過一番研究,陳世富了解到,黑果腺肋花楸又名“不老莓”、“野櫻莓”,被國外稱為“神賜予的神奇的果實”。這種小漿果原產于美國東北部,歐洲已有100余年的引種栽培歷史,俄羅斯、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捷克等國家都有相當規模的栽培和相關加工產業。

2001年,遼寧省干旱地區造林研究所承擔了國家林業局“948”項目——“腺肋花楸優良種質資源及栽培與利用技術引進”。同年,腺肋花楸課題組從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引進了腺肋花楸優良品種15個,其中包括黑果腺肋花楸優良品種8個。
從那時起,陳世富心里就像長了“草”,一有時間就琢磨這種小漿果。經過多次研究考察,陳世富越發瘋狂。他開始減少對其他項目的投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黑果花楸的種植、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上。
質疑聲排山倒海,重重壓力下他咬牙堅持
陳世富滿懷信心地把項目介紹給自己的親戚朋友,希望大家一起把這件事做起來。然而,沒有一個人贊同他。
“有一次,我向一位要好的朋友介紹黑果腺花肋楸的時候,人家根本不屑一顧,冷冷一笑說:‘老陳你自己的買賣不好好做,研究別人多活多少年干什么啊!這是你干得了的事嗎?’還有朋友說我是腦袋進水了,掙著兩個小錢不知天高地厚了!他們實際上都誤會了,我真的沒想太多,就想干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在一片質疑聲中,陳世富咬著牙,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
家里人很快發現陳世富竟然撇下熟悉的豬場生意,花費大量心思搞起了誰都不明白的黑果腺肋花楸項目,自然紛紛開始反對。反對的主要理由就是,“咱自家豬場現在經營得很好,一年好幾百萬賺著,你都這么大歲數了,何苦要冒險再去創業啊?”
面對家人的不解,陳世富苦口婆心地給家人做思想工作:“黑果腺肋花楸是個朝陽產業,市場前景無限!值得我們深入做下去!”

可是面對未知的市場,面對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家人還是擔心多于憧憬,見勸不了他,索性請來朋友助陣。
在一次親友間的聚餐中,大家委婉地鋪墊著,規勸著,可陳世富卻鐵了心一定要堅持做下去。家人和朋友見軟的不中用,態度也越來越強硬,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數落起陳世富來。陳世富一杯杯喝著悶酒,最后滿滿干掉一杯酒后,瞪著紅紅的眼睛說:“你們都不要勸了,花楸項目不成功,我就和花楸一起去死!”說完,陳世富撂下酒杯揚長而去。
“那天晚上,我一宿沒睡。創業這么些年,頭一回失去了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心里難受啊!可花楸項目是個利國利民的項目,不但可以致富一批人,還能給人送去健康,一定要干,還一定要干好。”重情重義的陳世富感慨地說。
投入億元,沒有一分錢回報,要不要繼續?
2012年,陳世富與遼寧省干旱地區造林研究所簽訂了協議,高價購買了黑果腺肋花楸知識產權,并在大榆村建起了一片200畝的試驗基地。
陳世富說:“黑果腺肋花楸樹要在樹齡達到八年的時候進入盛果期,畝產鮮果1000公斤左右,回報期太長了,不要說農民一家一戶根本不能接受,就連像我們這樣的企業也感到有些吃不消。要是我堅持不住,那大家的這口氣也都松下來了。在堅持的同時,咱還得抓緊時間想辦法,解決問題。”

為了解決好這個問題,公司和國內多家科研院所進行合作,對引進的三個優良黑果腺肋花楸品種進行了多次雜交培育,并在抗逆性、矮化密植等多個方面進行對比試驗。
這些年,陳世富幾乎將集團其他產業的收入全部投入到了黑果腺肋花楸上,每年投入上千萬,累計已達近億元,卻沒有得到一分錢的經濟回報。這件事情在公司內部引起了爭議,陳世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是到此為止?還是繼續堅持下去?這種身在局中的壓力讓陳世富特別痛苦,最終他還是毅然選擇了后者。“我說,我這回就獨斷專行了,要是還不成,你們就罷免我,哪怕上我家砸鍋賣鐵都成!”
歷經波折,終于看到了曙光
破釜沉舟的陳世富在歷經了一個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查找原因、制定措施的漫長過程之后,終于在2014年成功地完成了“富康源1號”苗木的改良創新任務,并獲得了自主知識產權。
“富康源1號”不僅具有較好的抗旱、抗澇性,豐產期也由原來的八年提前至五年,矮化密植后,畝產鮮果量2000公斤以上,產量翻了一番。
公司和農民簽訂了收購合同,只要農民按照技術規程操作,產品達到公司的驗收標準,每斤的保底收購價是五元。一般情況下,農戶在第二年就可見效,第三年可以收回所有成本并盈利,從第五年開始每畝毛收入可達到兩萬元以上!
與此同時,遼寧富康源黑果花楸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還與西北林業科技大學合作,設計完成了黑果腺肋花楸花青素的萃取、分離技術流程。用陳世富的話來說,“我們就是要做黑果腺肋花楸的深加工,做花青素、黃銅、多酚類物質的原材料供應商,帶動更多農民發家致富。”

整整八年過去了。對于陳世富而言,2015注定是意義非凡的一年。這一年的5月18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林業產業大會上,富康源黑果腺肋花楸苗木從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兩年一度、眾多參評的苗木評審中脫穎而出,獲得了2013-2014年度中國林業產業創新獎(苗木類)。
也正是在這一年,富康源黑果腺肋花楸喜獲大豐收,公司年產黑果腺肋花楸達1500噸,優質苗木銷售量達400余萬株。與此同時,他們還完成了黑果腺肋花楸花青素提取技術的突破,并與國內多家知名的植物提取、食品、保健品、化妝品、藥物原料生產企業達成合作意向。初步形成了“基地種植+果實加工+產品研發”的完整產業鏈條。
“人們都看到了黑果腺肋花楸的希望,思想開始明顯轉變,把嘴掉了過來,說我有眼光了。”陳世富略顯得意。
不光富自己,還要富百姓!
從2014年開始,陳世富開始采取“公司+農戶”的形式大規模栽種黑果腺肋花楸。近水樓臺先得月,作為多年的好朋友,何正國幸運地成為陳世富對外合作的第一人,當年就在毛祁鎮小河村栽了 200多畝。
自打2014年以來,他已經在小河村從100多戶農民手里流轉了一共755畝玉米地,改栽黑果腺肋花楸。

對于這個大戶的到來,小河村的村民非常歡迎。今年48歲的趙長好就是其中一位。趙大哥家里有12畝地,常年種植玉米,“種苞米得看天吃飯,好年景每畝地能賺上三五百塊錢,這兩年遇上連續大旱,不賺錢不說,連化肥農藥的成本都賠進去了。”趙大哥不無感慨。
去年開春,他聽到何正國到村里搞經濟作物的栽植需要流轉土地,每年700元一畝的租金也很劃算,于是第一時間找到何正國,將自己家的12畝地全部租給了他,租期到第二輪土地承包期結束。
把地租了出去,每年獲得了8000多元的租金,更重要的是,趙大哥自己也從土地上解放了出來。何正國的種植基地就在自己的家門口,從開春到深秋,一直在這里干活。
“主要就是除除草、澆澆水,活不累。”趙大哥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這比自己種苞米強多了,算上打工收入,一年能賺兩萬多塊錢,真是旱澇保收!”在小河村,像趙大哥這樣把土地流轉出來以后又到基地里干活的村民有五六十人。
同樣,在隸屬于毛祁鎮的李家堡村,村民李世通則把自己50.8畝的玉米地以每畝700元全部流轉給了大戶李霞,從2014年開始,李霞栽植了259畝黑果腺肋花楸,去年就已經結果,畝產達到了2000斤。
現在,國內幾家大公司正在和陳世富談合作,還有公司想幫他的企業包裝上市。但此時的陳世富卻顯得比旁人更加冷靜,“企業走到現在不容易,況且我們有這個自信,黑果腺肋花楸在國內目前是很好的一個農業項目。不僅為了我自己,更為了我們農民增收致富,我不想整虛招子,而是要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

到目前為止,公司黑果腺肋花楸的種植面積已經超過2.5萬畝,種植基地遍布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山東、新疆、河北等九個省(自治區)的30個市縣。“富康源”不僅成為中國首家大規模黑果腺肋花楸種植基地,而且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黑果腺肋花楸種植企業。根據公司發展規劃,到2018年基地建設規模將達到八萬畝,每年至少產果實1萬噸,可提取花青素2400噸,依照目前市場花青素銷售價格,僅此一項即可實現年收入100億元。
總有這么一批人,以天下為己任,甘冒風險,披荊斬棘,篳路藍縷,不僅為自己找到開啟財富大門的鑰匙,而且帶著更多的人致富。一如陳世富,他讓這些和他一樣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農民朋友通過種植黑果腺肋花楸都富起來,讓黑果腺肋花楸在北方這塊土地上演化出更多的傳奇。

觀農,探索新農業的商業價值,由中訪網主辦,為全國2000萬新農人提供服務。有需要報道的,請百度“中訪網”。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