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成為一畝田最好的交易員。
如果在6月份就知道一畝田的話,從6月到9月這三個月里,我能給一畝田做10個億的交易額。
說“互聯網+農業”也好,說“農業B2B”也好,現在這個創業領域很火,因為B2B和農村被認為是僅存的藍海。
想象空間在哪?不在互聯網那一端,而在農村。
好,那先說說農產品這個B端究竟是什么樣的,很多人對這一端并不了解。我們說好的6億農村人口呢?
如果是經濟類農作物的話,各地農村也已經形成小有規模的種植片區,成熟期是相對集中的。
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決定了戶產數量不會太多,這很重要。
那么,在成熟期,農民需要做什么呢?做采摘和田間運輸。
誰來做中間環節呢?有兩類人,以我們當地為例,就是果品收購站和水果商,如果高大上一點的話,這兩類人應該叫做農業合作社和水果貿易商。
果品收購站是中間人角色,水果商借用他們在田間的場地進行統一收購;水果商則承擔了檢驗、包裝、物流以及銷售。
你可以想象一下每家每戶開著拖拉機到果品收購站賣水果的場景,絕對不是擺攤,是上千斤的賣。
在我們一個1500人左右的村里,有7-8家果品收購站,我們鄰村有10家以上。
還是說一下我為什么能做10億交易額吧,目前我們市果樹種植面積40萬畝(如果需要我還能精確到株,因為每棵果樹都會有補貼,數據可以很精確,但我懶得查了);保守估計畝產水果5000斤,估計我爹看到這個數據會把我打死,這么低的畝產化肥農藥前都掙不回來。
好了,總產量是20,0000,0000斤,平均每斤最低價0.5元——太低了,又得被老爹打。
這個簡單的乘法大家都會算吧,10億成交完成了,絕對的真實成交額。
如果問我為什么能做到?
反正果品收購站就那么多,他們對接的水果商都是十幾年的交情,很固定,每走一車就在一畝田里成交一單唄。
B2B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引用源碼資本一句話:能夠幫助各個環節以及各個行業提升效率、優化甚至改變原有產業的格局。
不單單指一畝田,包括所有農業B2B的創業企業,優化的是哪個環節?
并不是農戶和水果商的對接。我從來不認為農民不會用智能手機,原因也不在于此,而是農戶戶產低,如果一畝田說我真正做到了,那也是在培養另一個或多個果品收購站而已。
是中間環節的物流嗎?沒有啊,但這真的是重中之重。
一畝田做的是給果品收購站找水果商的事,以前靠介紹、靠農博網、靠惠農網,現在用APP了而已。
近幾年微博上有幾起“購買滯銷農產品”的公益行為,一畝田為此開通了一個公益性的農產品滯銷專線。
這是很典型的“互聯網傳播思維”。
我讀高二的時候和叔叔伯伯湊了一車桃去石家莊一個農貿市場賣,這是真正的B2B了吧?但比在家門口還便宜不少。
我舅舅每年囤積很多紅富士,春節前去山東的農貿市場、商場推銷,能多賺個三五塊,僅此而已。
優化農民靠國家政策,優化中間環節靠物流和大數據,其他的都沒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