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世鰲國際成立,經過10年穩健發展和精細化運營,先后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青島、武漢、成都等個10個城市布局,目前管理面積8萬平米,年收入超過2億元,成為中國共享辦公的先行者。
空間研習社為此采訪了世鰲國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天飚,請他談談十年來經營有方的經驗與秘訣,以及下一個十年的總體規劃。
本期嘉賓:劉天飚 世鰲國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經過10年的產品迭代,世鰲國際辦公中心形成了本土化的產品線,并運用互聯網思維不斷創新,強調價值鏈,為入駐企業打造整個辦公生態:從辦公空間、硬件到入駐企業商務社交、合作,包括情感溝通,打通了線上與線下的連接,構建整個辦公生態,更加關注用戶的體驗。劉天飚介紹稱:“我們建立了世鰲自己基于EAAS“生態即服務”的云平臺,有云商務、云辦公、云社交、云交易,歷時十年沉淀,兩年開發,打造了一個聯合辦公行業內共享的生態系統,也就是說,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在云平臺上進行,包括商品購買、第三方服務供應商鏈接、社交功能、圈層功能等等,非常值得期待。”
對比了各類數值后發現,世鰲國際辦公中心的入駐率,驚人地達到了百分百的入駐率,更有多家企業排隊等待入駐。在訪談過程中,劉天飚提到了一個數值:“如果做不到70%入駐率,可能面臨虧損的危險。”接近滿租的入駐率,讓世鰲順利做到了盈利性擴張。那么有什么訣竅呢?
放眼共享辦公,劉天飚認為,現在是消費升級階段,傳統的寫字樓直接服務企業,也就是只需要to B端,沒有下沉到C端。但是現在的共享辦公不光是to B端了,同樣也會關注到企業內的人,從用戶的角度發生了變化。而共享辦公的核心就是運營。
世鰲國際辦公中心實景
聯合辦公就好比餐飲行業
優客工場的創始人毛大慶曾經將聯合辦公比作酒店,而在劉天飚眼里則是“餐飲行業”,兩者皆認同聯合辦公是剛需的行業,辦公需求永遠存在。
“相對而言,共享辦公還在進化過程,產品在進化,人的認知在進化,需求也在進化,所以我把它比作是餐飲行業。剛需、高頻、超粘屬性,餐飲行業就一定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做什么菜系的都有,就會出現差異,大型商宴和同學聚會所選擇的餐飲一定不一樣,所以不同的人會吃不同的菜,但是每一種菜系都能火起來,而且都活的很好。”劉天飚進一步解釋“好的”“餐廳”為什么會火的原因,“‘活的好與壞取決于好不好吃,放到市場上來說就是效率,就是性價比。’如果我們這個行業每一個品牌打造的都是這樣的形象,那你就能生存。所以世鰲在全國大區里只有上海沒有百分之百滿租,因為上海是一個特殊的城市。第一,它的認知足夠高,第二,市場進入的太多,甚至出現了不理性的價格戰,所以在這里想要突圍很難。”

世鰲國際服務辦公中心實景圖
招商滿租的特殊“秘訣”
世鰲國際辦公中心高端、高效、本土化特點優勢明顯,經過十年積累,在共享辦公領域的運營經驗頗受用戶信賴。劉天飚認為,世鰲現在的規模并不算大,但是自身的流量已經足夠,很多入駐的企業都是老客戶及他們的朋友帶過去的。基于信任的基礎,客戶對價格幾乎不敏感,關鍵的因素就是做好服務。而且世鰲客戶的粘性很強,年度平均續租率達到了85%。
對此劉天飚舉了一個案例:“我們在成都有個項目現在百分百滿租,但是這座60層高的寫字樓卻空了百分之五十,而我們的價格是樓價的一倍,卻能得到滿租,連業主都震驚了,問我為什么,并提了兩個問題:一是到底共享辦公行業的天花板在哪里,換句話就是說‘傳統辦公還能有活路嗎’?我說共享辦公對整個辦公行業沖擊力度很大,但是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一個發展過程,我們也需要時間過渡。二是他能不能做?我說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行業,有巨大的差異化。比如遠洋和中海都做了商務中心,但是運營了兩三年,越來越舉步維艱,就是因為基因不同,你看到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你關注的點也不一樣。”
世鰲國際服務辦公中心實景圖
對傳統寫字樓來說,共享辦公已經開始產生了一定威力了,市場的認知開始顯現。隨著認知度的提高,也迎來了共享辦公的“春天”,但是最后的重點還是要回歸運營。在運營共享辦公空間的時候,品牌是很重要的,客戶對品牌有著標準化認知。就像現在大部分人在外約見客戶,首選的咖啡廳是星巴克。住慣了希爾頓的人出行一定會選擇希爾頓,住慣了四季的人也會下意識選擇四季,這就是品牌認知的力量。“貴500塊的工位看起來是加重了成本,但是對于公司來說,找個秘書的價格是5000起步,而世鰲能為他們提供秘書同等的服務,所以500塊錢對于他來說根本不算什么。我始終認為我們這個行業要像餐飲行業那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沒有一家可以獨大,現階段就是特別好的時候。”
最后,劉天飚總結:“我們在這十年里完善了很多地方,引入很多人才,建立自己的系統,以前世鰲專注深耕自己,現在也需要發聲,增加自己的重量了。”相信下一個十年,世鰲國際一定能做出更加驚艷的成果,也請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