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明先生是明勢資本創始合伙人。明勢資本重點關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及其交叉領域,投資領域涉及服務業、醫療、教育、數字內容、硬件和企業級服務等。
在8月1日,天使茶館推出的天使實戰學院上,黃明明分享了他與紅杉交流時,了解的關于紅杉總結出來的一套“創始人密碼(Founder’s Code)”,或者叫做“創業者基因”。具體而言,有以下20條。看一下你有幾條能夠符合吧!
大家都知道,天使投資人都喜歡投年輕的創業者,50歲以上的創業者在全世界各地也有成功案例,但是非常少。所以尤其是新興的一波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投資機會!我覺得這個不用過多解釋,大家都喜歡年輕、有沖勁、有活力的創業者。
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化里,野心這并不是一個好詞。但是我覺得在創業者的身上,這是非常必須的素質。
作為創業者,如果不是那么野心勃勃,我覺得他把企業做大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這也是一個很核心的標準。但問題是,所有的創業者都知道投資人喜歡有野心的人,于是每個創業者都會跟你講,“我要做一家偉大的公司”、“我要做的是一個10億美金或者百億美金的公司”。
怎樣通過短短的幾次見面和交流,評估創業者是否真的是一個有野心、有雄心的人,我覺得需要大家在實戰中去摸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招,一些有過成功創業經歷的人,開始投的項目會非常好,比如雷軍一開始投資的成功案例非常多。他的原則是只投熟人,投熟人有個好處,就是你的判斷會更完善全面。但當你做機構化投資的時候,你不認識創業者,這個時候怎么判斷?我個人建議,各位天使實戰學院的學員,如果沒有看過1000份以上的商業計劃書,沒有面談過100個以上的團隊,最好別輕易出手。
硅谷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像美國,有大量的移民在那里創業、謀生。我們基金在北京投資的項目有幾十個,只有一個創業者是北京本地人。主要的原因是本地人沒有生存壓力,所謂的“北漂“就和我們講的移民一樣。美國前段時間比較火的一個項目WhatsApp以190億美金賣給了FaceBook,創始人就是烏克蘭移民,他們家剛移到美國的時候,要靠領救濟金維持生計,那是一個蠻屈辱的事,這些移民有一種拼命向上的欲望。
這個詞是傳統意義上貶義詞。很多很成功的創業者,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孩子、乖孩子,甚至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人。你可能不喜歡他,甚至會討厭他,但是我們不是去相親,我們不是去交朋友,我們是看一家創業公司、一個創始人,看他能否把一個公司做起來!所以往往你不喜歡的人,甚至你討厭的人,他具有成功的潛質。不合群說的就是這種人,你把他放在人群里面,他總是不太合群或者不太招人喜歡的那個人。
新一代的創業者,非常重要的一個潛質就是好奇心,包括很多70后、80后的創業者,當我們把公司做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擁有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YY語音(一開始叫多玩)的創始人李學凌就是這樣的人。他曾經放棄了一筆數億美元的收購邀約,因為他想再看一下,還能有什么可能性,還能在市場上玩出什么樣的新產品和新方案。當你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以后,還能夠繼續推動公司去向更高的目標發展,這是很多優秀創始人的一個非常重要特色。
與上面的不合群一樣,這也是一個看上去不像褒義詞的詞!我們看見過很多、很優秀的創始人,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孩子,或者說他的很多行為方式,不是那么符合社會傳統對他的要求。
激情這個不用太多解釋,沒有激情的創業者是不可能成功的。
這個詞很有意思,反叛、叛逆的個性,就是老話講調皮的孩子將來可能更有出息。看出一個人具有叛逆的個性很容易,但是要看出這個人還具有成功的潛質和能力,就比較難了。所以能在創業初期投資給具有叛逆精神的人,我覺得需要對人性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很多創始人都具有極強的不安全感,就是一種危機意識。
哪怕在公司發展順風順水的時候,他永遠是像一個神經質一樣,這種不安全感也表現在和人接觸的時候。優秀的創業者,不是那么容易打交道,作為早期投資人,你要獲取他的信任,說服他接受你的投資。這需要投資人理解他們內心深處的這種焦慮到底是什么?我最怕的是那種八面玲瓏的人,打交道的時候讓你舒服的不得了,句句說到你心坎里。他們總是會順著你說,你說O2O好,他馬上給你說出一堆O2O該怎么做;你說輕資產好,他立刻說我會做的很輕;你說要有優秀的團隊,他立刻說過幾天要引進一個阿里出來的人,等等。這種順著你的話讓你覺得很舒服的人,往往不是一個很好的創業者和領軍人物。
我發現最優秀的創始人,幾乎無一例外的固執,固執到有時讓你想踢他的屁股。明明要撞墻了,他還要往那條路上走。
請尊重他的意見,因為最優秀的創業者,他不會因為你告訴他這個事情錯了,或者你告訴他這個事情不對,他就不往這上面走了,他一定要自己撞了南墻,才會真正領會到很多東西。而且他還會說“那條路真的是南墻嗎?真的走不通嗎?”我認為很多投資人所謂的經驗,有時反而成為障礙,不能認為自己對某個行業特別熟、特別懂,就可以去指導創業者。比如李彥宏在百度戰略轉型時的決定:百度當初還是一家小公司的時候,給三大門戶(網易、新浪、搜狐)提供搜索引擎做的還不錯,但他決定要擺脫對三大門戶的依賴,獨立做搜索引擎。但百度自己做搜索,三大門戶的搜索技術就不用百度的了。放棄這么大的流量,敢自己從零開始做自己的流量,這不是找死嗎?董事會開了很長時間,但李彥宏是個非常固執的人,最后他說服了所有董事會成員,結果就成了。最優秀的創業者,一定非常固執的,不要試圖去改變他,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產品的聚焦或專注,這也是我的一個小經驗,我非常喜歡這一點。
我們經常碰見一些創業者,跟你談行業方向,談的頭頭是道,他不談自己的產品。對這種創業者,你需要謹慎。我們最怕的就是夸夸其談,但是真的動手一干,產品和體驗做的一塌糊涂,核心亮點和用戶都沒想明白。
我尤其喜歡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創業者,他們對自己的產品有巨大的熱情,你想跟他聊點其他的東西,他聊著聊著又聊到他的產品上了,或者說談其他的東西他興趣不大,談到產品他眉飛色舞,這樣的人我覺得至少在前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創業者。
比如說馬化騰,大家都知道他不善言詞,但是經常半夜兩、三點你會收到他的郵件,說你的產品有一個按紐,可能放其他位置會比現在更好。各位可能不信,但這確實是事實。我常說中國的這批創業者是很可怕的,已經是過百億、千億美金的身價,但經常晚上一、兩點還在工作,而且效率極高。他比你有錢、比你拼,憑什么他不成功,這種人不成功老天都看不下去,所以產品的專注,是我們看的很重要一條。
有些創業者就是這種情況,不管投資人是否投錢,他都要做,而且已經開始做了!
他已經想好接下來的幾個步驟,等一個月之后再看他,他真的跟他說的那樣,確實在往前走,而且走的比他承諾的還要好。有你的錢只是讓他可以做得更快一點,這往往是我們最喜歡的創業者。最怕創業者和我講,團隊已經組好了、模式也想好了、就差你的錢了!你的錢不到位,那幾個兄弟拖家帶口沒法出來。我覺得這種創業者太不堅決,創業也需要一種勇氣,這對一個創業團隊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說沒有投資人的錢就沒法干或者干不下去,那這樣的團隊我覺得要小心。
比如在O2O領域,大家都去做高頻的事,他說我要往低頻去做。他不會人云亦云,如果創業者總是附和投資人的話,我覺得很難成為一個優秀的創業者。
也許不一定適合所有情況,但是這個獨立思辨的能力,確實是優秀的創業者需要有的。比如說像美團網的王興,當我們對行業有個統一的觀點,大家都認可這個大方向的時候,他永遠會問我,真的是這樣嗎?還有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方式?他是你永遠無法用大眾智慧去說服的那類人。就創業者而言,我覺得具備這種獨立思辨的能力,才能看到別人或者普通大眾看不到的事情或一些可能性。
大家都知道對創業者來說,這確實很重要。
我把他翻譯成屌絲,就是出身貧寒。
中國老話講寒門出高士,老美也這樣認為。就像190億美金被facebook收購的whatapps,創始人最早要靠領救濟金來謀生。在中國,我們也喜歡投屌絲創業者,因為屌絲更接地氣、屌絲更努力更勤奮。當然這不是絕對的,但這種特性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因素來考量。
這個詞字面理解就是發憤圖強、自驅動能力,創業者如果沒有這個能力,很難成功。
就是對很多事情抱懷疑態度,對所謂樸實真理的懷疑,對所謂大眾認知的懷疑。這個懷疑態度對優秀的創業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品質。
比如蘋果的喬布斯,當年紅杉也是最早投他的。你用之前介紹的這些因素去看他,發現他具有很多特質,不合群、不招人喜歡、固執、移民、懷疑一切、獨立思辨、反傳統、激情、想象力等等。他對大家認為是正確的方向,充滿了高度的懷疑和反傳統思維,即便今天已經有了安卓系統,但是蘋果手機仍然占了整個智能手機市場90%的利潤。這就是一個成功創業者所表現出來的多疑特質。
我個人比較怕一些創業者,上來就要搭建一個巨大的平臺,搭建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給你描繪的一個巨大的圖畫,但到底從哪邊去著手?從哪里切入?其實他想得并不清楚。我覺得我更喜歡創業者,一開始是從小處著手的。要解決用戶的什么痛點?跟其他產品相比亮點是什么?怎么樣讓用戶會很快記住你?
這個詞挺有意思,我個人是一個花錢大手大腳的人,但是我確實看到了,很多優秀的創業者,哪怕他家庭背景非常好,或者富二代出身,他總是非常勤儉,然后公司管理也很勤儉,這是一個成功創業者非常好的習慣。
最后這一條我認為是相當、相當的重要。
就像我前面講過的,我認識2005年左右創業的那一批企業家,每個人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曾面臨過企業接近斷糧、VC不愿意再投資、核心成員離開等困境。
比如58同城的姚勁波,2008年那會兒是最苦的時候,投資人不愿意再支持他,覺得他的模式做不下去,員工工資都要發不出來,吃了上頓沒下頓,在他最困難的時候,他把所有的身家500萬美金都投到了58里面。投資人看他都已經堅持到這個份上,然后幾家大的投資機構又投給他一筆錢,讓他挺過了這段時間。所以我覺得,堅持一定是一個創業者最最重要的品質,尤其在現在中國市場環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