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啟動之前一定要回答清楚三個問題:
1、你要做的這個社區,它的共同價值到底是什么?
這個共同價值是可以通過內容顯現出來的。內容顯現不出來的,我現在還沒有遇到過。不管它是什么樣的內容,當你看到它的時候,你就知道這些人跟我是一樣的,要進行溝通和交流。這個共同價值會有強弱之別,大家把微信打開,你們的手機通訊錄里一定會有很多的老鄉群,或者是同學群。你會發現這樣的一些群,它的溝通頻次和欲望比較低。相反,如果是投資的,關于股票的,關于某種興趣的,甚至跟你的切身相關,它就會很活躍。共同價值是什么會決定這個群體在社區里互動的動力有多強。
2、你的種子用戶在哪兒?
如果你都不知道這些種子用戶現在在哪里。他們用現在的某種方式聚集在什么樣的平臺上,基本上也很難冷啟動。
3、你的產品是否能形成一定的閉環?
我們去年在微信朋友圈里見過多款爆款的應用和很好的產品,大家還有在玩兒嗎?它在短時間內的流量可能非常大,但最后的流量沒有變成真正的用戶,沒有真正的流回去。在三天,或者一個月以后,我們把這些產品忘掉了。你得想產品的流量是否能在冷啟動之后能夠從河流的模式變成蓄水的方法。

當你回答完這些問題以后,就是怎么從0到100。也不一定是100,也可能是1000,也可能是10000,它是第一個階段。
口碑是社區產品從0到1最核心的。
首先回答一個問題,什么是口碑傳播。大家覺得看一篇權威的文章算是口碑傳播嗎?或者在微博上看到大V發的一條東西,這是口碑傳播嗎?我認為這個東西算是傳播,但它沒有什么口碑。真正的口碑傳播一定是你生活中已經建立信任關系的小圈子產生的信息傳遞。它的重點不是傳播。它的重點是你信任周圍的這些人,他想你發出的信息是有口皆碑的。如果這個信息不能進入你生活中的小圈子,或者你在公司小組里討論這些話題,其實不算口碑傳播。
早期一定要真實的使用自己的產品,不能做完以后就交給用戶使用。這是非常偷懶的想法。你自己一定要變成這個產品的核心用戶。
我們當時都是邀請自己的朋友過來使用。邀請的同時,我們自己就是這個產品第一波的重度使用者。知乎上線的時候是凌晨3點19分,隨后的一個小時,我在上面提了第一個問題。我自己去進行了第一個回答。所有用戶來了以后,他不會看任何的說明書,或者是引導,他只看前面的用戶怎么用。在非常早期的時候,非常明確的就是你自己,是你的團隊,你應該變成它的使用者,應該把它如何使用、如何活躍,用你的行為表達出來。
從你身邊尋找種子用戶,他們跟你是有信任關系的,他可以忍受你的產品很差。
你可以給每個種子用戶提供比較高的回報。當他分享了一些東西,一定要產生回饋,比如更高的關注。如果他發了一篇東西,沒有任何回應,他以后再也不會做這樣的事情。
你要變成活躍的提問回答者,如果過了三個月以后,整個社區最活躍的人還是你自己,問題會很大。
但是,這不意味著這些方法沒有用了。直到今天,知乎的團隊還是跟用戶保持非常密切的溝通,而不是迷信所有的規則和產品方法。從運營到產品是逐步的過程,在非常早期的時候,你花時間跟用戶進行近距離的溝通是非常有效的。
知乎有一個功能叫感謝。在整個社區里,除了進行客觀的贊成、反對以外,它是用戶之間進行長期的點對點溝通的重要功能。你幫別人改問題的標題,你都可以感謝他。他會收到一個通知,是誰感謝了你對這個問題的修改。
此外,人對社交孤立是有恐懼感的。大家可以感同身受。在每天去公司的時候,如果沒有在路上看幾眼新聞,當你站在同事旁邊,發現他們討論的東西,你根本不知道,你只有在旁邊站著聽,或者是被排除在外,你會產生一種不太安全的感覺。
一定要確保產品閉環中存在的傳播路徑。我們去年用過一些在微信上傳播很好的東西,但沒有形成很好的截流模式。
當然,我們也做過非常好的嘗試。在非常早期的時候,我們曾經集中的把知乎創業方面的法律問題做過一個問題集。我們把問題發到了一個更大的平臺上。在隨后的兩三天,來了非常多的律師。他們當時看到了很集中的信息以后,他們就覺得有很多創業者提了問題,這個地方應該是律師可以學習的平臺。在你的用戶量還是一萬的時候,如果能來3000個用戶,它對整個團隊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是30%左右的增長。規模上千萬以后,這樣的效果就變得更日常。在0到1的階段,最早期的階段,非常集中、定向的通過內容進行傳播,它的效果都會非常好。
你前面的階段做得非常好,會特別有自信。自信的結果是你有可能想用以前已經驗證過的方法再做更多的事,這個時候一定要小心。因為一定要讓社區保持自己的節奏,不管這個節奏是快,還是慢。如果運營能力太強,就會把自己變成上帝的角色,我要讓用戶這樣,我要讓新用戶來,這個時候就會犯很多非常愚蠢、非常可笑的錯誤。? ?
?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