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在以太bit大會上,以太創始人周子敬希望能夠解決創業者和投資人在投融資方面的痛點——通過一款叫做“以太優選”的應用,幫助創業者和投資人更好的對接。
這件事也有很多人在做:創投圈,FellowPlus,天使匯……為什么以太還要做?在以太創始人周子敬看來,已經存在的投融資平臺仍然沒有解決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創業者和投資人的智能匹配問題。想要做到創業和融資之間精確匹配,①要匯聚投資人和創業者,②要建立行業通用的標準化數據,③要捕獲投融資交易中的各種行為數據。這三件事以太都在做。從這個角度來看,雖然以太并沒有明說,但是它的野心就是要打造創業領域里的投融資交易平臺。
作為創投行業里的資深專家,周子敬說,基本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向。首先,周子敬分析了當下創業和融資市場方面的基本面:
創業需要資本助力。這是周子敬提出這一解決方案的前提,也是周子敬對創業市場的一個預判:“創業會變成很大的生意,創業會成為多數人的事?!?/p>
當創業只是少數野心家的選擇時,市場的資本和創業者都很少,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沒有太多選擇。也不太需要專業人士去干預。
但是現在,市場信息爆炸,根據以太的統計,新募集基金已經有541支,初創企業數量也是急劇增加。初創企業需要資本助力,資本也需要找到最具增長潛力的初創企業,二者需求疊加后,就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市場空白。這就是以太希望能解決的問題。
根據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的調查,一般創業團隊融資,至少提前2個月啟動,由創始人全力以赴去融資,融資達成時,最多見過投資人的數量超過40家,甚至更多。
對于投資人而言同樣如此。很多投資人一年看BP超過2000份,每天都在和不同創業團隊在談,但真正簽下TS的也屈指可數。
對于創業和投資而言,傳遞低效絕對是行業“痼疾”,而以太想解決這個問題。如果能夠讓創業者在融資開始,就知道誰是這個領域的行家,會對此感興趣;讓投資人能夠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所有項目,不再“信息不對稱”,這本身就是提高行業效率,最有價值的事。
當美國的電影產業都工業化的時候,整個投資行業仍舊是“算命”時代。缺少統一的投融資交易規則,也沒有規范的信息披露機制,這導致創業和融資之間要做到精確匹配非常困難。作為科技創新的催化劑,投融資市場的這種狀況有必要改變。
從這個角度看,更容易理解周子敬和以太過去一年的做法:那就是,把“以太優選”打造成創投領域的投融資交易平臺。為什么說這是一個交易平臺?我們先來看看周子敬怎么說。他認為,以太優選有3大殺器:
周子敬透露,以太每個月要收到幾千份BP,面談上千份BP,然后在以太優選推薦100多家初創企業,這些初創企業都經過最嚴格的篩選,并且,以太按照創投規則予以標準化。
在資本端,以太優選在9848個報名投資人數中,審核通過投資人數3245人,基本覆蓋了主流基金。
過去,所有的行為數據和基本信息,都散落在各個地方,沒有發揮應該有的作用。以太則詳細的記錄了創投過程中的各種數據,將1000家投資機構、3000個投資人、150個成功案例過程中產生的60萬條行為數據加以記錄和整理,很容易精準對接投資人。
同時,對于投資市場的洞察和反饋,又會反過來傳播給創業者。使創業者可以更好的把握創業方向。
例如,周子敬根據以太優選的數據發現,現在B2B和“進入農村”這樣的項目就非?;??!皠摌I除了看風口還要看(融資)窗口。”周子敬說,“(在合適的窗口里,)資本能夠讓行業迅速(繁榮)起來?!?/p>
針對很多投融資在線交易平臺,周子敬并不看好。“如果只是把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信息放在平臺上,這很難work。”
周子敬認為,人的作用是無可取代的,一定有人來為創業者提供服務。這其中,包括創業者和投資人雙方信息的標準化、包括過程中的專業化輔導、以及對行為數據的抓取和分析(也都必須依靠人來完成)。
在這個方面,周子敬認為,以太的服務具有非常強大的優勢。創業者在創造奇跡,而創業者融資注定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以太也希望通過改進服務,更好的幫助創業者。
談到行業的未來,周子敬沒有明說,但在接受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的采訪時,周子敬提到了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出現給世界帶來的巨大改變——這兩個通過連接企業家和投資人的世界級的投融資平臺,都徹底改變了經濟世界的游戲規則。或許,有一天,以太也希望自己能夠為創業市場推出自己的“以太交易所”吧。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和出處。